钟楼是一座三重檐四角攒尖顶的楼阁式建筑,自地面至楼顶总高36米,由基座、楼身和楼顶三部分组成,面积为1377平方米。
基座为正方形,高8.6米,四面各宽35.5米,用青砖、白灰砌筑而成。四面正中各有高、宽均为6米的券形门洞,基座北面券洞两侧设有条石踏步,由此可登至楼梯地面。拱券三券三伏,券脸浮雕“回”字文,青石栏板,素方头望柱,59级台阶至台基顶部。钟楼基座内有“十”字形券洞正对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券洞过去是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交会的通道,人流车辆从券洞内通过。随着古建筑保护法规及城市建设的发展,券洞无法适应交通需要,现已封闭,人员可通过地下专供人行的通道进出。
钟楼主体楼阁建筑为木质结构,楼阁面阔、进深均为三间,楼身二层,重檐三层,楼身底层四周为环廊,二层设平座,檐下与平座下均设有斗拱,内外檐饰有彩画。在一层大厅四面有门,周围平台,顶有方格彩画藻井。一层大厅内东南角设有木扶梯,可盘旋登至二层。二层梁架结构,采取彻上明造,用通柱,攒尖顶采用抹角梁和井口枋,梁柱节点有宋元做法的痕迹。该建筑的层、二层及二层重檐屋面是绿琉璃瓦屋面。钟楼宝顶原来是铜皮包裹,木质内心,1949年后换成了用真金锤成的金箔薄顶。
整个建筑通体彩绘,楼内贴金彩绘,雕梁画栋。四面漆红大门,各层门扉还有64幅精美的木雕故事,如“木兰从军”“嫦娥奔月”“八仙过海”等,构图优美,雕工精细,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楼翼角飞翘,下悬铎铃。楼顶琉璃莲花宝座上置有6米高的圆形鎏金宝顶,俗称“金顶”,更显庄严和富丽堂皇,显示了明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钟楼建筑构造的特点比较明显。砖木结构是钟楼建筑的最大特点。它以川斗式和梁柱式为主。梁柱式结构,即地面立柱,柱上架梁,形成一个牢固的骨架,墙壁不承载重量,只起到围护和隔挡的作用,同时精密结合榫卯技术。正是这些精密的结构,才使楼体得以坚固持久,在600余年中,钟楼经受了关中四次大地震的考验,仍岿然不动。“重檐三滴水”是其另一个特点。在封建王朝时代,建筑物体现出严格的等级制度,钟楼也是如此。钟楼建筑与故宫中和殿屋顶的形式相仿,同属宫殿建筑之列,由此可见明朝修建西安城时钟楼的地位。钟楼“重檐三滴水”的建筑设计不仅增加了建筑形制的美感,同时又起到了中层屋檐减轻上檐对下檐雨水的缓冲作用。
(来源:西安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西安文化遗产辑录》,主编:赵荣、李郁)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