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遗大师里,汪天稳和汪海燕是一对极受瞩目、荣誉加身的“父女档”。父亲汪天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陕西华县皮影戏的代表性传承人,被誉为“中国皮影第一刀”,汪海燕则是陕西省一级工艺美术大师,他们在皮影艺术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和贡献。此次带着各自的绝活惊艳亮相央视《2024中秋诗会》,再次成为陕西东路皮影的最佳代言人。
汪海燕展示皮影作品。
汪天稳11岁入行,从事皮影艺术已超过60年。以其精细的刀工和古朴典雅的造型著称,多次受邀在国内外展出,曾代表中国非遗在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亮相,作品曾被多家博物馆收藏。这一次参加中秋诗会,他和女儿带着自己精心制作的嫦娥奔月系列作品、西游记系列作品走进了演播厅,学者康震、郦波,主持人龙洋对精致的皮影作品爱不释手,拿在手上学着老艺人的样子操纵起皮影小人的四肢。
女儿汪海燕自幼跟随父亲学习陕西东路皮影雕刻工艺。她继承了“推皮走刀”技法及24道主要工序,在20余年的艺术生涯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特点:刀法洗练、雕镂缜密、造型流畅、敷色明快。这一对“父女档”作为国内最好的皮影搭档,使得汪氏皮影艺术得以传承,并在新时代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当记者走进书院门汪氏皮影工作室的三层小楼上,汪天稳用家里的小戏台重演了一遍皮影戏《嫦娥奔月》的画面,身着彩衣的嫦娥腾云驾雾,向着祥云掩映下的月亮奔去,关中民间技艺的特色和乡土文化的气息扑面而来。在汪天稳的妙手中,嫦娥的身姿形态一如生活中寻常的关中女子,唯一不同的是身上代表飞翔姿态的飘带和脚下的七彩祥云。
而这一边,汪海燕与抖音官方合作的袖珍戏台礼盒也新鲜出炉了。这些经过精心设计的皮影小人,形态来源于国家级非遗项目潮汕英歌舞里的人物。30厘米的礼盒盖子支撑起来便是戏台,油光铮亮的英歌舞皮影小人们有着更加现代的流线型特征,这是关中文化和潮汕文化第一次通过皮影的方式在西安融合,也是电商潮玩对国风非遗的一次跨界尝试。为了宣传西安文旅,汪海燕还尝试用皮影雕刻了碑林、大雁塔、兵马俑、钟楼等西安地标。
“皮影必须经过24道工序,包括刮、磨、刻、染、烫、缀等。皮料选用3至5年的新鲜牛皮,画稿要符合戏剧人物的程式规定,雕刻讲究以笔代刀,线条流畅。即使是一个小尺幅皮影人物,也最少需要一周时间,否则火候便不到位,属于典型的慢工出细活。”汪海燕认为,“制作皮影首先保证要坚守着父亲的传统技艺不能丢,另一方面又必须走创新路线才能在现代社会保证一席之地。这次英歌舞袖珍皮影戏台就是一次新的试水,希望能受到年轻一代的喜爱。”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