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村大墓1号发掘点远景
12月14日,记者从国家文物局举行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上获悉,考古证实:位于西安东郊白鹿原上的“江村大墓”就是汉文帝霸陵。江村大墓东距窦皇后陵约800米,墓葬形制为“亞”字形,地表无封土,墓室四周有115座外藏坑。 公元前157年六月己亥日,汉王朝的第三代皇帝汉文帝刘恒在京城长安的未央宫病逝,7天之后,入葬霸陵。由于霸陵没有封土,史料记载又很少,关于其陵墓的具体位置,学界争论不休。
12月14日,记者从国家文物局举行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上获悉,考古证实:位于西安东郊白鹿原上的江村大墓就是汉文帝的葬身之处,这个千古之谜终于揭开了!
南陵出土的彩绘塑衣陶俑一组
考古专家确认:江村大墓就是汉文帝霸陵
“本次考古工作自2017年持续至今,勘探发现了江村大墓的‘石围界’、围合江村大墓与窦皇后陵的外陵园墙,以及建筑遗址、陶窑等,发掘了江村北陶窑遗址、江村大墓外藏坑、南陵外藏坑、栗家村汉墓等,出土各类陶俑1000多件,金、银、铜、铁、陶质文物3000余件,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国家文物局举行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汉陵考古队队长马永嬴说。
据介绍,江村大墓东距窦皇后陵约800米,墓葬形制为“亞”字形,地表无封土,墓室四周有115座外藏坑。考古发掘了江村大墓的8座外藏坑,出土陶俑、铜印、铜车马器及铁器、陶器等1500余件。在长约40多米的K15外藏坑里,密密麻麻的陶俑尤为引人注目,而且大量陶俑都是彩绘的裸体陶俑,在考古学中被称为着衣式陶俑。根据考古人员初步清理,这些裸体陶俑的数量足有上千件。出土的铜印印文有“车府”“器府”“中骑千人”“府印”“仓印”“中司空印”等,表明江村大墓周围外藏坑应为模仿现实官署、府库建造。这种围绕主墓室设置的大量外藏坑既然具有如此象征意义,在中央集权逐渐加强的秦汉时期,其墓主应当非皇帝莫属。
薄太后南陵发掘点外景
考古发现,江村大墓外围有卵石铺砌的陵园设施(暂名“石围界”),边长约390多米,宽1.5米,石围界外侧四面正中有门址。在江村大墓、窦皇后陵外围还通过勘探、试掘发现了夯墙遗址,东西残长1200余米,应为江村大墓和窦皇后陵的外陵园墙址。在外陵园墙以内,江村大墓东、西两侧发现两组外藏坑,东侧共有14排22座,西侧仅有1座;其北侧探出建筑遗址1处;窦皇后陵周边也有3处建筑遗址。另外,在江村大墓和窦皇后陵之间发现一座“甲”字形墓葬,通长54米,墓室边长19米,深13米。除此之外,考古工作者还在外陵园西、南两侧各探明小型外藏坑一组。在江村大墓西北约500—1000米区域,探出陶窑遗址40多处。
“勘探成果表明,江村大墓西、北3000—4000米的区域内分布有数十座的‘甲’字形大型汉墓,目前发现3组20多座。根据其位置与规模来看,这些墓葬应为霸陵陪葬墓。”考古专家表示,江村大墓及其周边的遗迹,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陵区,与汉高祖长陵、汉景帝阳陵、汉武帝茂陵等西汉帝陵形制要素相近,平面布局相似,整体规模相当,并有显而易见的发展演变轨迹。结合文献记载推断:江村大墓应为汉文帝霸陵。
南陵K1出土的金饰小件
17座陶窑应为霸陵营建烧制建材的作坊遗址
2017年开始,考古人员对江村大墓东北、西南区域的8座外藏坑进行了考古发掘。其中位于西南角的两座小型外藏坑为长方形竖穴土圹形制,坑内清理出马骨一具,另有塑衣陶俑、陶盆、陶罐等各1件。其余外藏坑均为带斜坡道的竖穴土圹,坑壁两侧有“之”字形台阶,底部有木椁遗迹。坑内遗存主要有:着衣式陶俑(个别戴有刑具)、陶器、铁器、铜器,以及漆木器遗迹等。值得一提的是外藏坑中还清理出“中司空印”“中司空丞”“山官”“仓印”等明器官印多枚。
为配合基本建设工程,考古人员对位于江村大墓西北1600米处的一组陶窑遗址进行了发掘。这批陶窑共有17座,可分为6组,一般2—5座共用一个操作间。操作间南北长5—13米,宽4米左右。陶窑由火门、火膛、窑室、烟囱构成,通长5米左右,宽0.8—3.0米。遗址内清理出土大量汉代板瓦、筒瓦、瓦当,几何纹方砖,陶水管等建筑材料残件,以及陶罐、陶壶、陶缽、陶盆等。“根据其位置及出土遗物多为汉初的情况来看,这批陶窑应当是为霸陵营建烧制建筑材料的作坊遗址。”马永嬴说,2018—2019年,考古人员发掘了江村大墓西南约3900米处的23座汉墓,其中4座“甲”字形大墓,均为竖穴木椁结构,最大者全长54米,墓室东西长20米、宽18米、深16米。该墓虽被盗严重,但仍清理出土玉衣片2000多枚,以及伎乐俑、陶编钟、编磬等珍贵文物200余件。另外,其他墓葬还出土了带有“襄城家”铭文的铜鋗等文物。
12月14日,江村大墓外藏坑考古发掘现场出土了大量着衣式陶俑、陶器。
薄太后南陵藏着一座“地下动物园”
考古人员还对汉文帝刘恒生母薄太后的南陵进行了考古勘探,并发掘了南陵封土西侧的3座外藏坑,以及南陵西北39座小型外藏坑。
薄太后南陵位于西安市灞桥区狄寨街道鲍旗寨村西北,北距江村大墓约2000米。经勘探发现,南陵墓室向东偏离封土,墓葬形制亦为“亞”字形,封土周围有20座外藏坑,墓室东、北两侧有3处建筑遗址,在封土西北约200米处还探出380余座小型外藏坑。“我们发掘了封土西侧的3座外藏坑,均为西端带有斜坡道的长条形竖穴形制,坑壁两侧有‘之’字形台阶,底部有木椁遗迹。其中1号坑清理出土塑衣彩绘陶俑160多件,金、银、铜制车马器200余件,陶罐、铁釜、铜环等文物百余件。另外,还出土‘长信厩印’‘长信厩丞’等铜印、封泥多枚。”马永嬴说,2号坑仅发掘东半部分20米,清理出土原大木车遗迹两处,原大铜制车马器上百件。从木车遗迹和车马器摆放的情况来看,推测至少放置3—4辆木车。3号坑因遭严重盗掘,仅出土10多件塑衣彩绘陶俑及数十件车马器小件。
考古发掘了江村大墓的8座外藏坑,出土陶俑、铜印、铜车马器及铁器、陶器等1500余件。
令考古人员惊喜的是,在南陵西北小型外藏坑的发掘中,发现了多具动物骨架,初步鉴定其种类有狍子、金丝猴、丹顶鹤、乌龟、老鹰等,俨然一座“地下动物园”。“你看,外藏坑出土的这只乌龟体形非常大,在陕西是没有的,应该是从别的地方朝拜纳贡而来,目前猜测是来自广西,代表了古代的礼俗用意——结合仙鹤,就象征着‘龟鹤延年’。”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动物考古研究专家胡松梅介绍,这只“纳贡”过来的乌龟旁边还有一个陶俑也静静地“躺”在里面,应该是饲养乌龟的“饲养员”。在南陵,还有金丝猴、猕猴等相继在外藏坑中被发现,这些猴子都呈扭曲状,从摆放动作及其很安详的“睡姿”来看,都是“杀掉”后被埋藏。此外,考古人员在外藏坑中还发现了老鹰等各种飞鸟猛禽。
江村大墓K27出土一组印章
见证中华文明由“多元”到“一体”的发展趋势
与汉文帝霸陵外藏坑出土陶俑不同的是,南陵外藏坑里满是身穿汉代服装的彩绘塑衣式陶俑。除此之外,还出土了上百件的金银器,这些精美的金饰相当亮眼。12月14日,记者在白鹿原考古基地看到,一件纯金制成的当卢上面的图案是一只怒吼的熊,而另一件当卢上面则是一头牛的图案,应该是安装在马头上作为装饰用的。
“这些金银器造型精美、工艺复杂,非常珍贵,装饰风格不是典型的中原文化风格,反而与北方草原装饰风格十分相似。”考古专家表示,众多带有草原风格的金银器是先秦两汉时期农牧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直接证据,见证了中华文明由“多元”到“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
考古专家表示,本次考古工作否定了“凤凰嘴”为汉文帝霸陵的传统认识,确定了汉文帝霸陵的准确位置,解决了西汉十一陵的名位问题,也为西汉帝陵制度形成与发展演变的研究提供了详实的考古资料,为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制度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此外,霸陵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中,印章、封泥及其他带字文物等,证实了“陵墓若都邑”、帝陵“模仿现实中的西汉帝国”的建设理念。
考古人员正在勘探
细致探查 霸陵并不在“凤凰嘴”
一直以来,位于西安市东郊白鹿原畔的“凤凰嘴”,被很多人认为是汉文帝霸陵所在地。然而,近年来的考古勘探结果显示,“凤凰嘴”并没有发现任何人工开凿的空洞或以其他方式形成的遗迹,也就是说,霸陵并不在“凤凰嘴”。那么,霸陵又会在哪里呢?
文献记载 霸陵在白鹿原“凤凰嘴”
文献记载,汉文帝霸陵在“凤凰嘴”。12月14日,记者在毛窑院村南的白鹿原上看到,“凤凰嘴”南通过一个梁与白鹿原相连,其北坡实际上面向东北,呈规整的三角状,其底边近200米,高有百米,东西两面坡呈不大规则的梯形。“凤凰嘴”原下,现在还留存有10余通石碑,其中一通较为高大的石碑是清朝乾隆年间的陕西巡抚毕沅为霸陵立的正名碑阴刻楷书“汉文帝霸陵”五字。可见,毕沅也认为汉文帝的霸陵就在“凤凰嘴”。
关于霸陵的营建,史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有一次汉文帝刘恒到霸陵营建工地视察,当看到悬崖上凿洞为玄宫的墓穴时,感慨地说:“用北山之石作为棺椁,把苎麻、丝絮充塞在石椁的缝隙中,再用漆黏合起来,这样的陵墓难道还能打得开吗?”话音未落,中郎将张释之说:“如果里面有别人想要的东西,即使将整座山封锢起来,也还是有缝的,如果里面没有别人想要的东西,就算没有石椁,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刘恒对此说颇为认可。
古代帝王陵墓中汇聚了最具价值的奇珍异宝,盗墓贼趋之若鹜,盗墓活动也屡禁不止。汉文帝刘恒认为,巨大的人工封土很容易成为辨识地宫方位的标志,而在大山中开凿地宫,盗墓贼便难以找到地宫入口,除了防盗,霸陵选择这样的修建方式,还意在提倡薄葬。刘恒之所以认同张释之,根本原因在于其观点与刘恒本人的简朴理念相契合。
考古勘探 霸陵并不在“凤凰嘴”
“我们采用考古勘探、地质探测等多种技术手段,多次对其进行了大范围的细致探查,除‘凤凰嘴’下的10余通明、清碑石外,并未发现陵墓类遗迹。”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汉陵考古队副队长曹龙介绍,由于霸陵没有封土,史料记载又很少,关于其陵墓的具体位置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议。
霸陵陵区航拍全景
事实上,一直以来就有人怀疑“凤凰嘴”不是霸陵,因为“凤凰嘴”离窦皇后陵太远,汉惠帝的安陵与张皇后陵相距仅260米,高祖刘邦的长陵与吕后陵相距280米,而窦皇后陵与“凤凰嘴”居然相距2400米,这太过于蹊跷;此外,“凤凰嘴”及其周围并无任何人工修筑的迹象,既然霸陵拥有陵园,地表不可能没有遗痕。“虽然说不清汉文帝陵确切位置,但肯定就在窦皇后陵附近不远处。”有专家认为,按照汉朝的帝陵建制,帝陵与后陵应相距不远。按照这一思路,考古工作者开始从还存有高大封土的窦皇后陵进行探查,希望能够找到新的线索。
窦皇后,汉景帝刘启之母。窦氏出身贫寒,年幼应召入宫,侍奉吕后。当时,吕皇后挑选一些宫女出宫赏赐给诸侯王,窦氏也在选中之列。她因家在清河,离赵国近,便向主管宦官请求将其派往赵国,不料主管宦官却忘记此事,误将她派往代国,事已至此不能更改,窦氏只有怅然离开长安,来到了代国,未料竟蒙代王刘恒宠爱,代王后来成为汉文帝,窦氏也当了皇后。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窦皇后去世,葬于白鹿原。
金饰出土现场
考古人员对窦皇后陵进行的考古勘探结果表明,窦皇后陵现存“覆斗状”封土,高23米,墓葬形制为“亞”字形,其中东墓道最长,勘探长度77米。因墓室上压封土,勘探困难,情况不详。窦皇后陵封土外围分布有10多座外藏坑,平面呈长条形,长短不一。勘探发现,窦皇后陵四面有夯墙遗址,中间位置为门址,西北角有一处夯土基址。夯墙遗址的发现,让陵园布局逐渐显露。
重大进展 霸陵具体位置确定
20年前,不法分子在霸陵陵区盗掘了一批西汉时期的陶俑,并倒卖出境。2002年3月,陕西警方获知有6件裸体黑陶俑成了美国索斯比拍卖行拍卖图录上的第32号拍卖品,图录注明出自中国西安,起拍价为每件6000美元到8000美元,当时能阻止拍卖的时间只剩下一天两夜。陕西方面就此向国家公安部、文物局等发出特急密传电报,请求紧急追索。最后,在中国驻外使馆的强烈交涉下,6件文物被撤拍。2003年6月17日,经中国政府有关方面长达1年多的交涉,美国将这6件裸体黑陶俑归还中国。
南陵K1出土铜钱、铜环
“据盗墓分子交代,这批陶俑就出自‘江村大墓’。至于其通体呈黑色,可能与早年该墓被盗,墓中的木炭被引燃有关。这批陶俑除了体表乌黑之外,其外形塑造与汉阳陵出土的着衣陶俑几乎一模一样。”陕西省文物鉴定专家结合鉴定数据推测,霸陵陵区内的墓葬,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盗贼进入,当年盗墓贼点燃火把进入墓室掠夺,走时将火把丢在了木炭上,木炭被引燃,但氧气不足,放在木炭里的男陶俑就像烤土豆一样,被温着烧了很久,长期与木炭接触,以至于表面黑色非常均匀;而远在另一回廊中的女陶俑由于距男陶俑较远而免遭火燎、烟熏导致黑色较浅。
12月14日,记者从国家文物局举行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上了解到,2006—2009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霸陵陵区进行抢救性勘探和试掘,发现了江村大墓及其陪葬坑等,为确定霸陵的具体位置提供了重要线索。此次发现的江村大墓位于西安市东郊白鹿原西端,北距“凤凰嘴”约2100米,东距窦皇后陵800米,为霸陵陵区范围内的重要墓葬遗存。
世传为汉文帝霸陵的“凤凰嘴”
种种迹象表明,“江村大墓”就是考古工作者寻觅已久的汉文帝霸陵。
汉文帝霸陵此前曾进行过多次考古工作:1966年、1975年,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王学理、吴镇烽先生对霸陵、南陵的从葬坑进行了抢救发掘。198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刘庆柱、李毓芳先生对霸陵、南陵的考古调查与测量,为此后的考古工作奠定了基础。21世纪初,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霸陵、南陵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2006年—2009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霸陵陵区进行抢救性勘探和试掘,发现了江村大墓及其陪葬坑等,为确定霸陵的具体位置提供了重要线索。
2011—2013年,根据西汉帝陵大遗址考古工作计划,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焦南峰带队对霸陵、南陵陵区展开了大范围的考古调查与勘探工作,大致探明了两座陵区遗存的分布范围与形制布局。
与母相伴
汉文帝葬于白鹿原
汉文帝为何要违背祖制把自己的帝陵修建在远离咸阳原的白鹿原上?是汉代帝陵埋葬有严格的昭穆制度?还是文帝力求节俭选择因山为陵?还是刘恒故意违背祖制远离皇家墓葬区“另起炉灶”?
江村大墓K38铜滴漏出土情况
刘邦划定咸阳原为西汉皇家墓葬区
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早已划定了位于咸阳原的皇家墓葬区,西汉11个皇帝的陵墓,除汉文帝刘恒霸陵和汉宣帝刘询杜陵位于渭河以南西安市东郊的白鹿原北端及南郊的少陵塬上,其余9位均安葬在渭河北岸的咸阳原上,西起兴平市豆马村,东到咸阳市正阳乡张家湾,依次排列着汉武帝刘彻茂陵、汉昭帝刘弗陵平陵、汉成帝刘骜延陵、汉平帝刘衎康陵、汉元帝刘奭渭陵、汉哀帝刘欣义陵、汉惠帝刘盈安陵、汉高帝刘邦长陵、汉景帝刘启阳陵。
西汉帝陵的形制有两类:一类是霸陵因山为陵的形式,墓葬开凿于山崖中,不另起坟丘。其他10陵则属另一类,都筑有高大的覆斗形夯土坟丘,一般底部约150—170米见方,高约20—30米,以武帝茂陵坟丘最大。
汉代帝后合葬同茔而不同陵,后陵大多在帝陵的东面,坟丘亦较帝陵为小,惟吕后坟丘大小几乎与高祖长陵坟丘相等。从阳陵开始,在帝后坟丘的四周筑平面方形的夯土垣墙,每面垣墙的中央各辟一门,门外立双阙。这种围坟丘一周的方形陵园,是西汉帝后陵园的通制。陵园之旁建寝殿和庙。
西汉诸陵的陪葬墓都在帝陵之东,长陵陪葬墓规模最大。茂陵陪葬墓中有著名的卫青、霍去病墓。这些帝陵加上皇亲国戚、权臣列侯的陪葬墓自东而西绵延百里,正如古诗所云:“长陵高阙此安刘,附葬累累尽列侯”。长陵开始置陵邑。汉朝建都长安以后,便将齐、楚诸国的大姓和有功之臣都迁到长陵邑来。
自此而后,往往把高官豪富之家迁到各陵邑中去,将有实力的豪族控制在长安,以便巩固汉朝的统治。汉元帝永光四年(公元前40年)下诏罢置陵邑,因为强迫移民而使百姓破产,引起社会上的动荡不安,设置陵邑对巩固政权已不起作用,所以从渭陵开始废置陵邑。
探方航拍照
薄太后陵“西望吾夫”“东望吾子”
在继承帝位以前,刘恒对汉廷始终保持着戒心,似乎并不以自己的皇室身份为荣,也许皇族之间的萧墙之争,早已让他对自己的家族心生拒斥,所以他选择远离咸阳原帝陵带,重新规划属于自己的帝陵。薄姬因刘恒继位为帝而贵为太后,但她从未做过皇后,若进入长陵,势必无法与吕后陵争锋,而将母亲安葬在自己选择的新陵区,刘恒母子二人就能在幽冥世界中相依相伴,对于从小就与母亲相依为命的刘恒来说,这才是最大的幸福。
据说,薄太后陵西隔渭水遥望长陵,正好“西望吾夫”,儿子刘恒的霸陵在右边,正好“东望吾子”,当地人称为望子冢。
“渭水桥边不见人,摩挲高冢卧麒麟。千秋万古功名骨,化作咸阳原上尘。”这是金代文学家赵秉文经过五陵原时,面对累累西汉帝陵有感而发留下的诗篇。沧海桑田,岁月留痕,今日人们所见西汉帝陵,墓冢仍高大雄伟,帝王们的功名在“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千年咏叹中化作了尘土!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