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始皇帝陵西发现修陵人墓地3处。一处在赵背户村西,面积相当大,仅在墓地东北隅一处南北长180米、东西宽45米的范围内,就探出墓葬114座,清理32座。发掘的墓葬大致分三行密集排列,多为长方形窄坑,一般长1.1—1.6米、宽0.5—0.76米。除一墓有瓦棺外,其余均无葬具。每墓埋一人或多人,大多为20—30岁的青壮年男性,有的尸骨上还留有刀伤痕迹,有的身首异处。这批墓最重要的是出土了18件瓦志刻文,表明这些刑徒来自关东原六国地区。另一处在姚池头村南,发现有上下叠压、骨骼凌乱的大量人骨,有铁锛[bēn]等秦代遗物,死者的身份也应是修陵的刑徒。还有一处位于秦始皇帝陵西北方向的第五砂轮厂东侧,墓地范围达6万平方米,有数百座秦代小型墓葬,已发掘19座。从墓葬形制、多砖砌棺室等情况判断,较赵背户村刑徒墓规格要高,据推测此地可能为修陵工匠的墓葬区。
相对于以上三处基地,山任窑址内乱葬的死者命运更加悲惨。这个窑址位于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东北处。2003年发掘的2座秦代窑址及窑场,出土了大量的陶、瓦片及多具人骨。窑场面积76平方米,其内清理出层层叠压、摆放凌乱的人骨架121具。经鉴定,死者年龄在15—45岁之间,绝大多数为20—25岁左右的成年人,男性占大多数,骨骼粗壮发达,当为修陵人中身份较低的自由人或刑徒。将这些人骨取样进行DNA检测,第一次检测时发现有一具人骨属欧罗巴西部人种,后来进行重复检测发现有19个劳工属于东亚人群的混杂群体,他们相比于32个现代中国人具有更明显的多样性。修陵人骨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虽然还不能为乱葬坑中人骨种族属性下最终的结论,但也为我们推测这些重体力劳动者的来源地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早年秦兵马俑的考古发现,引起世人对秦始皇陵的广泛关注,也有力地推动了秦文化研究,到了20世纪末,随着秦始皇帝陵百戏俑坑、石铠甲坑陆续发掘以及相关资料的公布,才使得秦始皇帝陵的研究上升到由“点”到“面”的高度。
(来源:西安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西安文化遗产辑录》,主编:赵荣、李郁)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