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教育
“家长要有科学的教育理念,对孩子要有合理的预期。”简单来说,就是:要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做到;要孩子不做的,家长首先不做;家长做不到的,绝不强迫孩子做;孩子想做的,家长理性地引导孩子做。
家长需要关注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想要拥有“别人家的娃”,就要学会呵护孩子心理,并从家庭做起。亲子矛盾冲突频发,家庭教育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影响清晰可见。并且,年龄越小的孩子,由于阅历和认知的局限,受到家庭的影响就越大。
我们通过接到的心理求助结合心理健康测评结果,发现孩子家长都积压了不少的负面情绪。在我们咨询中心开设的「认识自我」的亲子沟通心理课上,在的课堂上,不少孩子谈到自己因为作业不会写、听不懂父母讲解的题目而被打骂。比如,孩子们自我效能感低、认识不到自己的优点,大多数源于家庭中父母的埋怨、责骂。试想家长说孩子只会闯祸,孩子又怎能做好。
教育孩子,首先,家长要提高自我情绪管理能力,明自情绪的来源。很多父母会把自己的坏情绪归咎于年幼的孩子,可如果真是因为孩子的行为左右我们的情绪,那么为什么你面对同一种行为,却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比如,你认为听话是好孩子——所以不听话你就会生气;而我认为独立思考才是好孩子的必备品质——所以孩子质疑我时,我不仅不生气,还会欣喜孩子的成长和独立。
真正左右我们情绪的,不是孩子的行为,而是我们对孩子行为的认知、看法和评价,有时甚至仅仅是我们的心情。当我们懂得了每个人都该对自己的情绪负责,就不会再用“你真让我生气”,“你真让我失望”之类的话批评孩子;因为这句话的「潜台词」是说:“孩子, 别看你只有3岁,但你要对30的妈妈情绪负责。"
一个真正能负起自己负责的父母,会把自己当成情绪的主词:“我觉得很生气” ,“我有些失望” 。情绪本身没有对错,有对错的是表达情绪的方式。所以说,父母自身的情绪管理不是压制或否定自己的情绪,那样不仅无益于自己的身心健康,久而久之积压的情绪,还会以极端的方式释放,对家人也是一种灾难。
所以,无论我们产生了何种情绪,正面的或负面的,都选择去正视、关注和体验它,从中了解自己的思想和问题,把能量用于寻找到建设性的解决方案上,而不是消耗在否定、压抑中。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