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薪火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文明薪火 >  文明薪火
陶源稻祖
发布时间:2021-03-02  作者:  来源:江西学习平台  分享到:

度过二三百万年的漫长岁月,人类终于完成了从猿到人的演化,发展成为我们现代人类的直系祖先——智人。到了二三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被动地适应自然已经满足不了智人的需求。他们举着火把走来,迫切地想要摆脱饥寒交迫的困境。

人类是什么时候开始迈出改造世界的第一步的?远古社会从蛮荒通向文明时代的起点又在哪里?这要从江西的一块粗陶片和一颗小小的种子说起。

发明陶器

篮纹圜底红砂陶罐——世界最早的陶器

2012年,美国《考古学》杂志评选出当年的世界十大考古发现,江西上饶万年县仙人洞遗址出土的古老陶片赫然在列。

image.png

美国《考古学》杂志上的万年陶片

经过复原,这些制作原始的粗陶片原来是一件大陶罐的组成部分,年代距今约2万年,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陶器。

image.png

篮纹圜底红砂陶罐

也许在旧石器时代长期的劳作中,江西先民已经发现:脚下潮湿的黏土可以轻易地捏塑成各种形状,而长时间燃烧的火堆熄灭后,所在的地面会变成硬块。距离发明陶器只差一个契机。

仙人洞出土的陶罐证明:2万年前的江西先民已经掌握了制陶技术。他们比照着日常使用的竹木质容器形状,用黏土捏塑成陶坯,放置晾干。又在平地生起火堆,将陶坯放入火堆中烧结。黏土经过火的焙烧,发生了化学变化,产生了一种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新物质——陶。

image.png

仙人洞制陶场景

江西先民创造了陶器,迈出了人类改造世界的第一步。从生食、烧烤到炊煮,人类的饮食方式日趋多样,食物的种类也变得丰富起来。一些需要蒸煮才方便食用的植物,比如稻谷,开始进入人类的食谱。

驯化野生稻

栽培稻植硅石——世界最早的栽培稻遗存之一

早在20世纪60年代,江西考古工作人员已经对仙人洞进行过两次考古发掘,确定了这里是新石器时代早期的远古人类居住场所。20世纪90年代,中美农业考古队又对仙人洞及其附近的另一个洞穴吊桶环进行了两次发掘,结果震惊中外。

image.png

中美农业考古队合影

在高倍显微镜下,中美农业考古队找到了水稻埋入土壤腐烂后形成的稻植硅石,经过检测和鉴定,确认这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遗存之一,距今约1万2千年。

image.png

在最初的数百万年里,人类依靠在自然界采集野果、猎食野生动物果腹。但是气候的变化、野外大型食肉动物的威胁、野生动植物生长情况的不确定性,使得生存异常艰难。饥肠辘辘的史前先民,迫切需要能够提供稳定食源的方法。

image.png

吊桶环遗址考古地层稻属植硅石分布示意图

地层越往下,年代越早。

栽培稻植硅石的发现说明:仙人洞与吊桶环所在的大源盆地,一万年前气候温暖湿润、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宜水稻生长。江西先民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作。他们砍去树木,铲除荆棘和杂草,在进行简单的松土平整后,手拿固定着穿孔石器的尖头木棍进行播种。晒干后焚毁的植物灰烬成了天然的肥料,用蚌壳制作的蚌刀、蚌镰则是趁手的收割工具。稻作农业正式拉开序幕。

image.png

原始先民刀耕火种

夕阳西下,体格健壮的男子身驮猎物归来,颈戴兽牙项链的女子身着骨针缝制的兽皮衣,正用石磨盘将稻子脱壳成洁白的米粒。肉香、米香伴随着袅袅炊烟飘散开来。一阵风吹来,稻田里或似泛起了碧绿的波涛,或像铺上了沉甸甸的黄金,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大地艺术画卷。江西先民与一颗种子相识相知,地球的面貌从此因人类而焕然一新。

image.png

仙人洞生活场景

栽培水稻使江西先民获得了稳定的食物来源,最终由食物采集者,变成了食物生产者,逐渐过上了定居的生活。农业生产是区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从旧石器时代迈入新石器时代

完整清晰的考古地层世界罕见

1962年至1999年,经过前后五次考古发掘,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早期的连续叠压地层堆积被揭露。完整清晰的考古地层世界罕见。30多件人骨标本、40余件穿孔蚌器、500余件骨器、800余件原始陶片、1000余件石器、近100000件动物骨骼残片,散落在各个地层里,诉说着江西先民从蛮荒的旧石器时代走来,如何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开拓创新,迈入新石器时代的大门。

随着第一抟黏土被烧结成陶,第一次播撒的种子长出稻谷,人类逐渐从自然界夺回了主宰自身命运的权力,原始部落人口开始快速增长。部分江西先民脱离了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生产活动,开始从事更高级的社会活动和手工业生产。文明正在酝酿,灿若繁星的史前聚落即将到来。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仙人洞与吊桶环》,文物出版社,2014年8月。

【2】孙家骅,詹开逊:《手铲下的文明:江西重大考古发现》,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

【3】周广明,和奇:《人类文化进程中的陶器起源:关于陶器起源的另一种假说》,《南方文物》第1期,2016年3月。

【4】万智巍,马志坤,杨晓燕,张弛,周广明,樊昌生,葛全胜:《江西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蚌器表面残留物中的淀粉粒及其环境指示》,《第四纪研究》第2期,2012年3月31日。

【5】彭适凡,周广明:《江西万年仙人洞与吊桶环遗址——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模式的个案研究》,《农业考古》第3期,2004年8月30日。

【6】中央电视台:《瓷路》,纪录片,2014年。

【7】中央电视台:《中国通史》,纪录片,2016年。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