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世界
在全世界93种鲸类动物里,中华白海豚是唯一一种以中国命名的鲸类动物。主要分布范围涵盖太平洋西岸到印度洋东岸,热带及副热带的沿岸及河口水域。中华白海豚的体长通常在1.5到2.5米之间,体重在150到200公斤左右。与其他种类的鲸、海豚相比,中华“白”海豚最不同的地方是在成长过程中,它们的体色会从刚出生的铅灰(黑)色,经历“灰中带白”“白中带灰”的阶段,并逐渐过渡到成年的白色或粉红色。最终它们会化身为大海里美丽的粉红精灵。有趣的是,粉红色并不是它们的皮肤色素,而是表皮下血管透出来的颜色,所以也被称为粉红海豚。
与陆生哺乳动物一胎可以产下多个后代不同,鲸类动物在正常状况下每胎只产下一个后代,中华白海豚也不例外。刚出生的中华白海豚会紧随母亲活动。这个时候除了一些大型的掠食者外,成年发情的雄性中华白海豚也是它们最大的敌人。雄性的中华白海豚常常会攻击刚出生的幼年中华白海豚,即出现杀婴行为。失去幼儿的母豚会进入发情期,雄性海豚可以获得交配的机会,因此大概只有60%左右的新生中华白海豚可以活过这段时间。
中华白海豚不集成大群,团体往往很小,由少于10只组成,但最多可由25只组成。通常3-5只在一起,或者单独活动。群体成员间除了母子对以外,其他的成员间不一定存在亲属关系。在海上活动的白海豚,大部分情形下,群体组成是有高度流动性的,可能今天这几头海豚聚在一起,改天又和其他的海豚聚成一群,彼此间不一定存在什么亲密关系。
尽管中华白海豚是如此独特而迷人的生物,但它们的生存状况却面临着严重的威胁。过度捕捞、栖息地丧失、船只撞击和海洋污染等因素都对它们的生存造成了威胁。过度捕捞不仅减少了中华白海豚的食物来源,还破坏了它们的自然生态平衡。栖息地丧失则是由于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破坏,如沿海开发、航道建设和渔业活动,这些变化不仅影响了中华白海豚的生存,还对整个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负面影响。海洋污染,尤其是塑料垃圾和有毒化学物质的排放,对中华白海豚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这些污染物不仅污染了中华白海豚的食物来源,还影响了它们的生理健康。
近几十年来, 各类涉海工程(如围填海、桥梁、海上风电场等)累计蚕食了大量的沿岸水域, 导致全球中华白海豚栖息地面临不同程度的丧失和破碎化的威胁。涉海工程可能会导致自然海岸线减少、栖息地生态系统功能衰退以及饵料生物改变等, 进而对中华白海豚的栖息地产生长期或永久性影响。此外, 跨海大桥、海上风电场、清淤等涉海工程也会加速中华白海豚栖息地破碎化的进程。
中华白海豚听觉系统灵敏, 其求偶、繁殖、捕食及个体交流等活动高度依赖水下声信号, 因此需特别关注水下噪声对中华白海豚的影响。航运、水下爆破、工程打桩等产生的水下噪声, 以及工程运营期的噪声都可能会影响到中华白海豚的行为, 甚至导致死亡。有研究显示, 中华白海豚会回避噪声污染严重的栖息地。此外, 水下噪声也会掩盖栖息地内中华白海豚饵料生物的声信号, 进而导致中华白海豚对栖息地的利用模式发生变化。
尽管中华白海豚目前面临着诸多挑战,但我们仍有希望保护这一物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科学研究、法律保护、栖息地保护、公众教育和国际合作等多方面的努力,我们可以为中华白海豚创造一个更安全、更健康的生存环境。未来,我们期待看到中华白海豚在海洋中自由自在地游弋,成为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颗璀璨明星。
参考文献:
[1] 黄祥麟.中华白海豚-与我们最亲密的海洋鲸类动物[J].
[2] 雍李明.中华白海豚生态研究进展[J].生物多样性.
[3] 黄祥麟.中华白海豚的成长生活[J].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