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人工智能+”作为新的发展战略被正式提出。那么,“人工智能+”究竟该如何做加法?为此,记者专访了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组成员刘锋博士。
“‘人工智能+’作为新的发展战略被正式提出,标志着人工智能在推动国家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确认。”刘锋给出了这一观点。《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这一战略不仅凸显了人工智能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中的重要性,更揭示了其与新质生产力之间的紧密联系。
客观来看,新质生产力为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发挥价值和作用提供了全新的大舞台。新质生产力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在2023年首次被提出,并迅速成为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要指引。新质生产力强调通过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以及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来催生当代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这正是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擅长的领域。”
人工智能价值和作用的发挥,并非孤立的。“得益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5G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的发展获得了丰富的算力、算法、数据和应用场景。”刘锋指出。而在此基础上,“人工智能+”的提出进一步突出了人工智能在科技生态中的核心位置。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要形成真正“有战斗力”的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还需要与更多前沿科技进行协同做好加法,例如与互联网、6G、低空智联网、机器人等技术深度融合。
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战略的提出恰逢其时。大模型技术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一项重要突破,正在引领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所有的算法、算力和数据都在向大模型集中,形成了通用人工智能AGI的雏形。这不仅将极大提高人类社会的生产效率,更有望把人类从重复性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从而让人们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去从事创新性工作。刘锋认为,大模型技术的出现和快速发展,无疑为“人工智能+”战略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推动其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人工智能+”战略强调必须做好加法。人工智能的发展不能仅仅局限于科技领域本身,要真正发挥新质生产力的作用,人工智能必须与其他行业深度融合,特别是与制造业、农业、建筑业、航运业等传统行业“做好加法”。将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与传统行业相结合,可以全面提升人类社会这台大机器各个零部件的运行效率,避免出现“头大四肢弱小”的局面。“也就是说,在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同时,必须注重传统行业的提升和转型,确保社会资源在人工智能和传统行业之间得到合理分配和利用。”刘锋强调。
“人工智能+”战略的实施,离不开政府加大政策引导和监管力度。刘锋认为,一方面,政府要制定出台一系列支持人工智能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财政扶持、税收优惠、人才培养等方面;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其应用符合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要求。
“面向新质生产力,应以人工智能为抓手形成合力,通过深度融合前沿技术和传统行业,全面提升人类社会的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刘锋认为,与此同时,基于良好的政策环境,要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的潜力,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技术价值,推动国家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迈上新的台阶。(记者姚春鸽)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