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9日,陕西西安区域医学检验中心核心实验室普检部收到某医院的一例“高血压五项(立位)”检验“肾素”的检验结果为“>1000.00μIU/mL”,超该项目参考区间上限20余倍,其余结果均无异常。这瞬间引起普检部同事注意,立即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复检,复检后结果依旧相同。随即检索该患者历史检验记录,在系统中找到了该患者于5月27日送检的“高血压五项(卧位)”,“肾素”结果为50.53μIU/mL。
虽然体位不同对“肾素”检验结果有影响,但结果能差20余倍?这引起了普检部同事的思考,开始寻找原因所在。
在排除了仪器状态、室内质控、人员操作等检验中影响因素后,有没有可能是检验前影响因素导致?常见的影响肾素结果的检验前因素包括采集、运送、患者准备等。
01标本采集、运送环节:
“肾素(Renin)”,作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肾小球旁器球旁细胞释放的一种蛋白水解酶,在人体内以无活性的肾素原、有活性的肾素原、肾素等3种形式存在,其中后两者具有肾素活性,但在2-8℃状态下,无活性的肾素原会被冷激活转化为肾素,从而使得检测肾素结果假性升高,此情况也多为临床检验中肾素假性升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考虑到冷激活对肾素的影响,虽已确认采集及物流运输均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但为了排除该因素影响,普检部同事及时联系送检单位在患者平静状态下重新采集同样体位的标本,混匀后及时离心分离出血浆在-20℃下冷冻保存送检。
5月31日,实验室收到冻存标本后规范操作,上机复检两次结果与29日相同,均为>1000.00μIU/mL——排除“冷激活”对该结果的影响
02患者准备环节:
药物对肾素检验结果的影响也极为关键,《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治疗的专家共识(2020版)》【1】中明确指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钙离子拮抗剂(CCB)等类药物均可使肾素结果假性升高,而对其他结果影响较小。
经与临床沟通,该患者于5月26日以“高血压”收治入院,27日医嘱口服“厄贝沙坦”(一种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抗高血压药),27日送检标本为服药前,29日与31日送检标本均为服药后。而专家共识中明确指出:此类药物会大幅升高肾素检测结果,导致结果假阳性;需停药至少两周才能进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ARR)检测。
最终,确定该患者“肾素”结果为药物导致的假性升高。与临床沟通后,医生认可这一结论,并对西安区域医学检验中心普检部的专业水平给予称赞。
此案例中也引发了检验人的思考:在临床检验中,我们必须时刻关注“检验前患者服药史”,从而避免因药物干扰的检验结果对临床诊疗带来的影响。
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2】显示:“高血压”已成为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排名首位,据统计截至2019年,全国管理在册的高血压患者约1.09亿人,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较2009年增长29.28%,东、中、西部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差距逐渐减小;高血压被管理人群的血压控制率由2009年的50.88%上升至2019年的67.72%。但由于患者基数大,仍有大量高血压患者未被管理。
西安区域医学检验中心核心实验室普检部使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可检测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高血压相关项目,可辅助诊断继发性高血压发病因素,从而辅助与指导临床科学诊疗。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