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世界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生物世界
人工繁育的大熊猫都能放归野外吗?专家:并非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7     作者:胡利娟   来源:中国科普网   分享到:

有人认为,保护大熊猫的最好方式就是让它回归到野外自由生活;也有人认为,大熊猫人工繁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人工繁育的大熊猫是否都能放归野外?

大熊猫。符超 摄


“并非全部。”6月20日,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刘定震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物保护及国际合作成果新闻发布会上强调,因为人工繁育的大熊猫在人工环境下生存太久,所以不能直接放归野外。它们需要在特定的年龄段、接受特定的野化训练,并评估合格后,才可以放归。否则,其命运是可想而知的。

野生动物就应该生活在野外,不仅限于大熊猫。但是,迁地保护作为就地保护的辅助手段,也是必需的、必要的。

“加强大熊猫等野生动物野外种群保护,核心在于维护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但也不能因此忽视其科研价值、社会价值的发挥。”刘定震介绍说,从科研价值方面来讲,野生动物人工繁育有助于对该物种的科学研究,很多野生动物科研成果就是在人工繁育条件下获得的;如果没有野生动物人工繁育,仅依赖野外的野生动物,很多科学研究将难以进行或面临极大困难。

在社会价值方面,野生动物人工繁育是开展科普教育的重要基础。例如,动物园是开展野生动物繁育和科普教育最重要的场所,距今已有近300年历史,如果没有类似场所,90%以上的野生动物我们的孩子都很难观赏到;如果非要到原生地观赏野生动物,不仅遇见率很低,而且会对野生动物栖息地造成极大破坏。

此外,野生动物人工繁育是可持续保存野生动物遗传资源、促进野外保护的重要措施,一旦野外种群受到破坏,还可以通过放归自然等措施促进野外种群的恢复与增长。例如,野马在中国野外灭绝后,通过国际合作将人工繁育的种群引入后,种群数量持续增长到近800只,实施野化放归已形成野外自然繁殖种群。

据了解,由于人类活动和城市化进程,如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造成大熊猫栖息地破碎化,使我国野外大熊猫有18个局域种群小于10只,面临种群灭绝风险。

对此,刘定震表示,科研人员已采用系统、科学的培训手段,将野化训练合格的大熊猫放归到面临灭绝风险的小种群,以期尽快复壮这些小种群。

2012年以来,国家林草局已经组织专家开展了大量工作,分别在大小相岭、岷山山系,成功放归圈养繁育大熊猫10只,其中7只成功融入有灭绝风险的小相岭山系野生种群,1只成功融入大相岭山系野生种群,2只成功融入岷山山系野生种群。

“总之,大熊猫等野生动物的人工繁育与野外种群保护并非相互冲突和矛盾的,而是物种保护中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两个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刘定震说。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