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名词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科技名词 >  科技名词
美拉德反应
发布时间:2024-06-20  作者:  来源: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分享到:

美拉德反应

Maillard reaction

又称:羰胺反应

定义:还原糖与游离氨基酸或蛋白质分子中的游离氨基,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一系列反应。可产生一些风味物质,最终可生成深棕色大分子物质,如类黑精。

学科:食品科学技术_食品科学_食品化学_食品化学基础理论

相关名词:丙烯酰胺 梅纳反应 非酶褐变反应

【延伸阅读】

以法国化学家路易斯·卡米拉·美拉德(Louis Camille Maillard)命名的美拉德反应,又称梅纳反应、梅拉德反应、羰胺反应,是广泛存在于食品工业中的非酶褐变反应,指的是食物中的还原糖(碳水化合物)与氨基酸/蛋白质在常温或加热时发生的一系列复杂反应,其结果是生成了棕黑色的大分子物质类黑精(或称拟黑素)。除产生类黑精外,反应过程中还会产生成百上千有不同气味的中间体分子,包括还原酮、醛和杂环化合物,这些物质为食品提供了可口的风味和诱人的色泽。美拉德反应过程中包含颜色的变黄变深变黑、香气的产生以及味道上的转变,例如甜味的产生。

时至今日,美拉德反应已经成为与现代食品工业密不可分的一项技术,在肉类加工、食品储藏、香精生产、中药研究等领域处处可见。

食品中的许多颜色和口味是基于美拉德反应产生的,比如烹饪牛排、烧烤过程中肉类颜色的变化,炸薯条产生的金棕色,制作奶粉或炼乳时颜色的变化,制作红烧肉时产生的色香味,烘焙咖啡产生的香味等。

蛋炒饭的制作过程中也有美拉德反应的参与,蛋液与米饭在加热时产生焦糖化反应,米粒会因结晶化而变得较硬且易粒粒分离。

在传统中餐中,烹制前用淀粉包裹肉类或在炒菜过程中加点糖,会把食材味道的精华锁住,炒出来的料理焦香四溢却不见烧焦的痕迹,集色、香、味于一盘。

美拉德反应通常在140℃快速升温至170℃的过程中进行。在较高的温度下,焦糖化和随后的裂解变得更加明显,过程中可以产生数百种不同风味的化合物。不过,天冬酰胺(一种氨基酸)含量较高的土豆和谷类在与还原性糖(淀粉)共同加热的情况下,在发生美拉德反应的同时会生成潜在的致癌物质丙烯酰胺,所以以土豆为原料经煎炸加热制得的薯条、土豆片等食物都会有较高含量的丙烯酰胺。因此,生产淀粉类食品时常会加入天冬酰胺酶以水解天冬酰胺,以减少丙烯酰胺的产生。(延伸阅读作者: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王明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