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薪火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文明薪火 >  文明薪火
姜子牙的小秘密!小小令牌给“武王伐纣”帮了大忙?
发布时间:2024-05-16  作者:  来源: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分享到:

战争中的通讯,是一个极端重要的环节。如果通讯不畅,前后方之间、上下级之间,友邻部队之间就难以有效地配合。同时,通讯中的保密也非常重要:一旦情报被敌人截获,就会给前方部队带来灭顶之灾。

图源:soogif

因此,今天的军事通讯,几乎都是借助密码技术,通过电讯手段进行的。那么,在缺乏电子设备的古代,军队又如何可靠、保密地传递信息呢?

01 阴符:姜子牙的小秘密

在古代,军事通讯最早是用明文传递的:寄信人将军报写好后,由传令兵(或驿卒)送给收信人。此刻,倘若传令兵半途遭到截杀,又没能及时毁掉信件,军报泄露也就在所难免。

为此,古人也想了很多奇怪的办法来保密。比如,据说姜子牙想出了用“阴符”的主意:将领出兵前,和君主约定好,用令牌的长度来代表战况:战事顺利,就发回1尺长的令牌;战争僵持,则发7寸长的令牌;要是令牌只有3寸长,那就是一败涂地,快派援兵啊!令牌上没有文字,敌人就算截获了也看不懂。

然而,这种阴符能传递的信息,实在是太单薄了。随后,姜尚又想出了改良版的阴符:古代的书信都写在竹简上,用绳子编成一卷来阅读,这种阴符则是在写好之后,将竹简拆散、打乱,交由两三个人分别传递。

这样,哪怕其中一份竹简被抢走,也无法猜到全文的内容。而收件人可以根据每块竹简背后的暗记,正确排列竹简,从而读取全部内容。这一做法见于古代兵书《六韬》,还是比较可信的。

02 字谜:纸上的谜语

到了使用纸张的时代,阴符的小花招已然不管用了,加密通讯的手段也随之更新。

宋代常用的手法,叫作“字验”。就是出兵之前,将领和君主秘密地约定,用一首诗作为通讯载体,诗中的每一个字代表一种特定的意思。

比如,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句诗中, “国”字表示“敌人很多”,“破”字表示“敌人不多”,“山”字代表“需要粮草”,“河”字代表“粮草充足”……等到需要汇报时,将领就写上这一句诗,然后在其中的某一个字上,涂一个墨点,君主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这个约定只有将领、君主二人知晓,其他人拿到了信,也完全不明就里。

图源:自己做的

另一种隐藏信息的方式,叫作“反切”。现代汉语中,有拼音的概念,即每个字的读音可以分为声母和韵母。而在汉代以后,则用“反切”来表示声母和韵母。由此,通讯双方可以约定某两句诗,第一句诗里,每一个字对应一个声母;第二句诗里,每一个字对应一个韵母,这两句诗就是通讯的“密码本”。

比如, “床前明月光”是声母表, “孤舟蓑笠翁”是韵母表,那信上写的“四二”就代表了“有”的读音, “二一”代表了“趣”的读音,合在一起念就是“有趣”。

图源:自己做的

当然,这两句诗,也是只有将领和君主手里才有,其他人看到一堆数字,完全无法解读。著名抗倭将领戚继光就深谙此道,据说还特意编纂过一本《戚参军八音字义便览》讲解此道。

03 藏头:更像是文字游戏

字验,能传递的信息,还是太有限了。而反切,读起来又太费力,并且反切本身并不精确,很容易造成困惑,比如“将”和“墙”的反切相同,意思却差很多。

此外,还有古人想出了“以矾书帛”的密写方式,即用明矾溶液当墨,写在布帛上,晾干之后字迹消失;而收件人再把布帛轻轻泡入水里,字迹就会重现。但这种方法一旦被识破,瞬间就会失密。

因此,古人又想出了“漏孔”的办法来加密信息,其原理来自大家都很熟悉的“藏头诗”:在一首诗里,取每一句诗的第一个字,连成一句话来,即为“藏头”。但这种加密方法,也很容易被识破,升级版的方法就是“漏孔”。

通信双方各拿着一块相同的薄片(可以是玉片,也可以是铜片),上面挖出若干个小孔。写信时,把薄片盖在白纸上,把想说的话,依次填进小孔里,然后再在其他空白处,填上一些无关的词语。而收到信时,把薄片盖上去,只读小孔里露出来的字,那就是要传递的信息了。而这些信息,隐藏在一大片杂乱无章的汉字里,没有这个薄片是无法猜到的。

比如,下图中的书信,看起来不过是家常话而已;但用旁边的孔板来解读(白色圆圈代表挖出的小孔),能读出一句什么话呢?各位不妨试试看。

04 烽燧(suì):大型的密码

大家都知道,烽火台是用来传递军报的,有烽火或狼烟,则代表敌人来袭。不过,烽火台其实可以传递的信息还有很多,而且是加密的哦!

图源:Pixabay

在汉代,烽火台叫作“烽燧”,其中的烽指火焰,燧指浓烟,两者有明确的区别。而在一个烽火台上, “烽”的数量和“燧”的数量,按照排列组合,就有了不同的含义,称为“品约”。

比如,烽火台上的士卒,发现大约有一千敌人来袭,白天就用“三烽二燧”表示;而在夜间,则用烽火台上的火焰数量,和烽火台下的火焰数量组合来表示。

此外,汉代的烽燧,在白天还会使用“蓬”来传递信号,也就是将一块红布或白布,高悬在桅杆上,这里的“红”“白”和火焰、狼烟一样,也是通过排列组合来传递信号。

上述“品约”,即每组信号的固定含义,通常只有每个烽燧的副将掌握,士卒只能听命实施,外人就更无从了解。这样一来,烽火台也就成了一个巨大的加密通讯方式。

为了秘密传递军报,古人想出了许多有趣的办法,在漫长的岁月里保卫了边疆太平。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