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世界
白粉病是甜瓜生产中高发且危害较重的病害,在北方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及露地栽培甜瓜上均有发生。
白粉病主要为害甜瓜叶片,一般发生在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白色小粉点,后逐步扩大成白色粉霉斑,严重时整个植株叶片上布满白粉,并蔓延到叶柄、茎蔓甚至果实上,病叶变黄干枯,严重影响甜瓜产量和品质。
白粉病症状
甜瓜白粉病是苍耳叉丝单囊壳(Podosphaera xanthii)或菊科高氏白粉菌(Golovinomyces cichoracearum)侵染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在北方日光温室中,甜瓜生长期发病后病菌以病部产生的无性阶段分生孢子,随气流传播,引起反复侵染,造成病害加重,并完成浸染循环[1]。
但是,甜瓜白粉病菌分生孢子的抗逆能力较差,高于36℃或低于-1℃很快失去活性。同时,甜瓜叶片有水滴或水膜时,分生孢子吸水过多,膨压升高会导致胞壁破裂,不利于孢子萌发[1]。因此,通过高温闷棚的方法,在短时间内创造一个能够杀死分生孢子的极限条件,就可有效防治甜瓜白粉病。同时,甜瓜是较耐高温的作物,如果在高温闷棚的同时大量灌水,保证甜瓜叶片蒸腾作用所需的水分,那么短时的高温就不会对叶片造成伤害。
通过实践证明,在北方日光温室薄皮甜瓜吊蔓栽培中,适时、适度的高温闷棚是控制甜瓜白粉病发生发展的比较有效的物理方法。具体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如下:
1.准备温度计
在日光温室中,东西方向每隔10米左右悬挂1个温度计,悬挂的位置在南北方向种植行的中部。温度计的最低点离地面1.3米左右,注意温度计不要被阳光直射。
2.灌水和闷棚
选择晴天上午进行操作。在正常水分管理的前提下,进行高温闷棚需要增加一次灌水,高温闷棚与灌水同时进行。开始灌水的同时,关闭温室放风口,密闭闷棚。在甜瓜生长的不同时期,增加的灌水量和闷棚的温度最高临界点不同。
甜瓜伸蔓后期(缓苗后10天至开花前),灌水量是果实膨大期闷棚灌水量的40%,即在同样的流量条件下,灌水时间是果实膨大期闷棚灌水时间的40%,温度最高临界点为40℃。通过在温室内连续悬挂的温度计密切观察棚内温度上升情况,当温度达到40℃时,立即放风,使棚内温度逐渐回落到30℃。这个温度临界点能够初步抑制白粉病的发展。
甜瓜果实膨大期(果实鸡蛋大至停止膨大),应大量灌水,使畦上地膜下土壤达到最大持水量,但畦间沟土壤仍保持干燥。闷棚温度在膨大期前后有差异,果实正在膨大时,温度最高临界点为45℃。当棚内温度上升到45℃时,立即放风,使温度逐渐回落到30℃。甜瓜果实临近膨大结束时,温度最高临界点可提高至50℃。个别地区采用密植栽培(每亩3500株以上),温度最高临界点可达到52℃。当棚内温度上升到最高临界点时,立即放风,使温度逐渐回落到30℃。这个温度临界点,基本能够杀死棚内的白粉病菌。
果实膨大结束至成熟期间基本不进行闷棚操作,防止水分过大影响甜瓜品质。
高温闷棚技术防治甜瓜白粉病效果
未采用高温闷棚技术的甜瓜白粉病病株
3.注意事项
座果期(开花至果实鸡蛋大)禁止使用本方法。甜瓜座果期对温度和水分非常敏感,禁止在这个时期进行高温闷棚,以免影响座果。
应在白粉病发病初期操作,时机越早越好。要密切观察甜瓜叶片的生长情况,一旦在个别叶片上发现有白色粉状小点出现(表明白粉病开始发生),应尽快进行高温闷棚操作。因为这时棚内的白粉病菌数量还比较少,容易很快消灭。同时病菌对叶片还没有造成较大伤害,不会影响植株生长。
严格把握好温度临界点和灌水量是技术关键。甜瓜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根系吸水能力、植株抗热性、果实发育对水分的需求是有差异的。植株生长前期根系吸水能力弱,叶片对高温的耐受性差,应严格把握不同时期的温度临界点,避免温度过高产生伤害。灌水的目的是通过加大蒸腾作用来降低叶片温度以保护叶片,不同生长时期的灌水量不同,这是保证高温闷棚操作成功的前提。
注意清除温室外病源,防止二次侵染。进行高温闷棚操作后,一定要注意清除温室外的杂草和作物残体,防止外面的白粉病菌通过放风口传入温室内,造成二次侵染。
本技术适用于薄皮甜瓜日光温室吊蔓并采用膜下滴灌的栽培方式。厚皮甜瓜因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存在果皮硬化或网纹发生时期,对水分和温度有特殊要求,建议谨慎使用本技术。
应用高温闷棚技术,不仅能有效防治薄皮甜瓜白粉病,还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节约生产成本,因此在甜瓜病害绿色防控方面有一定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第三版)》[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 1347-1353.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