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物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科技人物 >  科技人物
计亮年:“真实是做科研的第一步”
发布时间:2024-05-07  作者:龙跃梅  来源:科技日报  分享到:

2013年,计亮年院士(一排左二)和无机化学团队讨论工作。中山大学供图

4月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无机化学家、中山大学(以下简称“中大”)化学学院教授计亮年,因病在广州逝世,享年90岁。

“先生一路走好!20年前在中大求学时,碰见先生穿着布鞋骑车上班,当时感慨科学家怎么如此朴素,后来一想此乃真大师风范!”

“在中大求学,见到先生提着布袋去实验室,对科学家的勤勉和简朴由衷敬佩,感慨颇深!”

…………

得知消息,许多人在中山大学微信公众号上留言,表达对计亮年院士的崇敬和不舍。

倾心无机化学研究

1975年,计亮年调入中山大学,便扎根在这里,将满腔热情倾注于化学研究。

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属于亚铁血红素蛋白家族,因其在450纳米处有特殊吸收峰而得名。作为单加氧酶的一类,细胞色素P450在哺乳动物的肝脏和肾脏中催化氧化各种有毒有机物,将它们转化成为亲水化合物,促使其能溶解于水,经尿液排出体外。

在常温常压下,体外研究细胞色素P450模拟体系,实现不活泼烃类化合物的定向氧化生产化工产品,一直是化学家们的目标。计亮年紧盯这一领域,开展相关研究。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个时候,要做科研,非常不易。当时,学校科研条件非常缺乏,没有常规仪器。为了使科研工作能够继续下去,他经常骑着自行车去广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原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借用玻璃分液漏斗做萃取实验。

无论条件多么艰苦,计亮年始终没有放弃。从1983年起,计亮年与研究团队一起系统开展了铁、铜等卟啉配合物模拟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化酶活性中心催化氧化碳氢化合物的机理研究。

40多年来,他与研究团队合成和遴选出1个系列共200多个当时尚未报道过的铁、铜等金属卟啉配合物,首次系统地探索了合成金属卟啉配合物取代基性质、轴向配体、中心配位各种金属离子及周围蛋白环境改变模拟等十多种因素变化影响酶活性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轴向配体活化细胞色素P450模拟酶的作用机制。

20世纪80年代后期,计亮年与研究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钌多吡啶配合物作为核酸和生物大分子结构探针以及治疗药物研究,成为当今全球研究钌配合物时间最早最长、系列性论文发表最多、研究范围最广的三个主要课题组之一。

求真务实做科研

1982年10月,计亮年获得中山大学推荐、受教育部公派,远赴美国西北大学,跟随美国科学院院士、无机化学之父、国际著名配位化学家弗瑞德·巴索罗学习。

留美期间,他几乎没有休息日,每天痴迷于研究。

计亮年在美国研究的是化学反应动力学,要用红外光谱定时测定反应物的浓度变化。实验刚开始反应时,测定时间间隔很短,几分钟就要测一次,之后测定间隔时间逐步延长,最后可以每隔几个小时测定一次。

为了避免与同事在仪器使用时间上发生冲突,造成数据不准,计亮年就与他人错开使用时间。当时,已接近50岁的他,经常冒着大雪,凌晨四五点独自步行到学校实验室做实验。尽管他的手指被冻得发麻,鼻尖被冻得发疼,但心中充满干劲。待同事们9点来上班时,他已把前段测定间隔时间短的数据全部测完了。随后,他趁后段测定间隔时间长,抓紧时间去图书馆查资料。

有一次,导师巴索罗外出,凌晨5点路过计亮年的实验室,听到了里面真空泵发动的声音。巴索罗以为是学生晚上忘记关马达了,就走进实验室去关。他惊奇地发现,计亮年已经在做实验了。

于是,他对计亮年说:“早上好!”

可当时计亮年专心做实验,误认为巴索罗是早到的清洁工人。

他头也没抬起来,只是礼貌地回答:“早上好!”

过了一会儿,巴索罗带着相机来实验室给计亮年拍照,记录下当时的情景。

计亮年出色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刻苦好学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导师,巴索罗给予计亮年高度评价。在已出版的巴索罗传记中,计亮年被称为发现“茚基动力效应”的三位贡献者之一。

对待科研求真务实、脚踏实地,是计亮年不变的追求。凡是他带过的学生,一定都会铭记“踏踏实实,严禁学术作假”这条原则。他曾语重心长地说:“对待科研,若有丝毫造假心理,是永远不会有真正成果的。真实是做科研的第一步,想获得公认的成就,必须经受同行和实践检验。”

对科研精益求精的计亮年,生活朴素简单,几乎没有任何物质上的追求。日常生活中,他坚持自己买菜做饭,出行尽量搭乘地铁或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在他看来,这样既方便又环保。

培养优秀青年人才

计亮年不仅是一名成功的科研者,也是一名出色的教育家,培养了大批科技型人才。

在培养研究生时,即使已是年逾花甲,计亮年仍然以身作则,每天早起到实验室实地指导。对于即将发表论文的学生,他也会耐心、细心地给予指导,一字一句检查论文,并做好批注。

计亮年说,看到学生在成长,看到事业后继有人,就像自己的科学生命在延伸。计亮年为化学领域,特别是生物无机化学这一新兴学科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带出了一批学科带头人。

计亮年非常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他强调要多关心别人,“对人好一定会有好报,即使没有回报,自己心里也高兴,说明我帮助了人,并且有能力帮助人”。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2014年4月,计亮年院士荣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突出贡献奖。评上这个奖的第一时间,他就给时任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李萍打电话,说要把他个人获得的全部奖金捐给学校基金会,希望能借此鼓励年轻学子们继续攀登科学高峰。

李萍说,根据评奖委员会对奖金分配的原则要求,他把能分给团队的部分,都分给了团队,将规定属于个人的50万元全部捐出来,通过学校教育基金会,设立化学生物学奖学金。

“老实说,对于一个几十亿身家的企业家来说,50万不是一个大数目。可是我相信,对于一个知识分子,对于做了一辈子教师的计亮年先生来说,这是他第一次拿到这么大一笔属于自己的钱。他的纯粹和真诚令我动容!”李萍说,她一再劝说计亮年,无论如何,要留一点给自己,毕竟当时先生已经80岁高龄,且夫人曾患过大病。然而,无论怎么劝说,都无法改变他的决定,基金会只好收下了这份沉甸甸的奖金。

计亮年对李萍说,虽然自己年纪大了,但只要生命尚存,就不会停止工作。虽然他还会为国家的发展、为人类科学的发展尽自己最大努力,但他要将重点转向培养优秀青年人才,希望青年学子成长起来,朝着科学高峰攀登。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