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妙招
“遇到事情不要慌
先拍个照 发个朋友圈......” 虽是一句玩笑话 但你别说 在某种情况下 这样做还真能救命 近日 宁波的刘阿姨举着红肿的右手 一路小跑冲进医院急诊科 接诊的胡医生发现 刘阿姨的右手 像是被什么东西扎了个口子 不等医生询问 刘阿姨赶紧讲解起伤口的由来: 半小时前 她在家处理儿子海钓回来的鱼 不小心被鱼扎了一下 顿时感到一阵剧痛 并且 痛感迅速地向腋下蔓延 手也红肿了起来 好在 刘阿姨记得新闻里说过 要是被动物咬伤、刺伤了 要告诉医生 是被什么动物伤到的 好让医生迅速作出判断 方便对症解毒 刘阿姨便忍着剧痛 给刺伤她的鱼拍了照 刘阿姨拍的“肇事鱼”照片 胡医生一边为刘阿姨清理伤口 止痛、打破伤风 给予抗感染治疗 一边根据刘阿姨拍下的照片 查询鱼的种类 原来 这是一种叫鳗鲶的海鱼 背鳍及胸鳍之硬棘呈锯齿状 有毒 被刺伤时会极度疼痛 其毒刺所分泌的毒液 含有鳗鲶神经毒和鳗鲶溶血毒 一旦被刺伤 会引起长达48小时以上的 抽痛、痉挛及麻痹等症状 甚至引起破伤风 经过相应治疗后 刘阿姨的剧痛依然未缓解 红肿范围仍有向前臂蔓延趋势 胡医生多方联系后 得知上级医院有专用抗毒血清 刘阿姨只好转院接受治疗
医生表示 海产品常会有带感染性细菌 而部分海产品本身也有毒性 市民如不慎被刺伤、割伤 应及时就医 “像刘阿姨这样 拍下刺伤、割伤自己的海产品 是非常正确的做法” 记者搜索发现 类似的新闻不少 去年11月 广西的陈女士在家杀鱼时 不慎将一条泥猛鱼的鳍刺 扎入右手大拇指 多次尝试拔刺失败后 她只好举着鱼赶到医院求助 医生表示 不硬拔是对的 硬拔可能会引起 “海洋创伤弧菌感染“ 严重者或截肢 甚至威胁生命 别看只是扎一下,后果不得了 “不就是被鱼扎一下吗 没什么大不了” 虽说做饭受伤是常有的事 但处理海鲜还是别大意 万一被“创伤弧菌”感染 可不是开玩笑的 前段时间 一名70多岁的老人就被感染了 起初他并没在意 觉得只是被鱼刺扎了一下 没放在心上 症状加重后 家人才送他到医院就诊 那时 老人的感染情况已十分严重 伤口深可见骨 之后还出现了脓毒血症、脓毒性休克 以及多器官损伤 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经过抢救 终于保住了性命和被扎伤的左腿 “创伤弧菌”是什么? 被它感染竟这么严重? “创伤弧菌”是一种栖息于海洋中的细菌,它与霍乱弧菌、肠炎弧菌并列为人类感染疾病之三大弧菌之一。 如果接触到被这种细菌污染的海产,如被海洋鱼类、贝类、虾、鱼钩等刺伤或食用生蚝、生鱼片等,可能感染此菌。 这种细菌相对罕见,但十分凶险,感染“创伤弧菌”后,患者初期表现为发烧和皮肤受损部位出现发红、水疱,一旦感染上发病很快,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情会迅速发展为皮肤组织大面积坏死,出现全身中毒症状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其48小时内死亡率可超过50%,72小时内未进行相应处理的,病死率增加到100%。 医生提醒 处理海鲜 最好戴上手套 手上有伤口时 也尽量避免接触生鲜 这并非“矫情” 而是明智之举 食用这些海鲜,要小心 除了“创伤弧菌” 海鲜自带的毒素也要注意 不久前 广东的区女士做饭时 被罗非鱼脊背上的根刺扎到手 起初她并未在意 只做了简单处理 然而就在当晚 区女士的手开始发红、肿胀 第二天 她还出现了头晕、恶心呕吐的症状 家人将其紧急送医后才知道 她的手指已经严重被细菌感染 并伴有脓毒血症 十分危险 后续经抗感染治疗后 方转危为安 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急诊医学科主任康新告诉记者 罗非鱼可食用 也很常见 但其背刺带有微毒 在处理时需特别注意 被罗非鱼刺伤 一般情况下会造成局部肿胀 并不会对身体造成严重影响 但部分免疫力较弱、易过敏的人群 可能出现休克、恶心呕吐等症状 再加上罗非鱼生存的水质不一 背鳍刺上可能带有的病菌 也会导致伤口感染 据介绍 其实不少生鲜美食都“暗藏杀机” 比如大名鼎鼎的河豚 其内脏、生殖腺、血液、 眼、腮、皮肤等部位 含有毒素 且河豚的毒素属于剧毒 仅需0.5毫克便可致死 医生提醒 河豚在食用前要进行去毒处理 把有毒的肝脾肾皮肤等有毒器官或组织 清理干净 除此之外 贝类海鲜也可能是潜在的“刺客” 虽然本身可能无毒 但它们可能从生存环境中 汲取相当分量的麻痹性毒素 一旦中毒 可能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引起呼吸道困难或休克等 甚至导致死亡 康新提醒 食用贝类时要去除消化腺等内脏 一次也别吃太多 海鲜虽好吃 可也别不把危险当回事 医生提醒 若在处理海鲜时被刺伤 应尽快脱离刺伤环境 清洁、冲洗伤口 并迅速就医 “时间就是生命 中毒耽误不得”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