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从1997年起,这天就成为了人们了解、预防帕金森病,表达对帕金森病病人关爱的日子。对于广大的中老年人来说,帕金森病是悬在空中的一把利剑。作为排在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的中老年人第三大疾病,在我国,据数据显示病患超过300万,可见在今日,帕金森病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的苦难,而是成千上万个家庭的困顿。
那些关于帕金森病的知识,你了解多少? 什么是帕金森病? 如何预防帕金森病?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帕金森病的相关知识,携手防“帕”。
第一要知“帕”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运动障碍疾病,其常见症状表现为静止时手、头或嘴不自主地震颤,肌肉僵直、运动缓慢以及姿势平衡障碍等。帕金森病在不同阶段的表现有所不同,早期,患者运动症状可以表现为刷牙、打鸡蛋等精细动作不灵活,走路时手臂不会自如摆动,写字变小,表情变得平淡等帕金森病的常见表现。很多患者是震颤。随着病程的进展,患者还会出现走路不稳、容易摔倒、活动受限、吐字不清、吞咽困难等症状。非运动症状嗅觉失灵、情绪低落、睡眠问题、痴呆、顽固性便秘等可能表现更早,也成为帕金森病患者的噩梦。到了晚期,患者经常出现幻觉,看到房间出现了人、动物等,这种现象在傍晚及夜间尤其明显,严重者生活不能自理。
(2018年4月11日,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护人员为市民发放帕金森病常识手册。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
长期以来,医学界对帕金森病做了深入而持续的研究,帕金森病的病变部位在人脑的中脑部位,此处存在的黑质神经元通过合成一种“多巴胺”的神经递质,对大脑的运动功能进行调控。一旦这些黑质神经元变性死亡达80%以上时,就会出现帕金森病的症状。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原发帕金森病的病因主要与年龄老化、遗传和环境等综合因素有关。还有继发于其他原因导致类似帕金森病症状表现的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常常与外伤、中毒、药物副作用等诱因有关。
知“帕”过后要防“帕”
当对帕金森病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最应该要做的就是及时防治帕金森病或帕金森综合征。有四类人群尤其需要将预防帕金森病提上日程,一是55—60岁之间的老年人;二是家庭有患帕金森病史者;三是经常接触农药的人,因农药中的杀虫剂、除草剂等含有与MPTP相似的化学结构,而MPTP是一种已被肯定与帕金森病相关的化学物质;四是重金属的接触者,如锰矿工人等。这些人罹患帕金森病的概率相对较高。一旦出现起步困难,手臂震颤等症状,就应警惕帕金森病,及早去医院筛查。
通常来说,帕金森病多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帕金森病患者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加上由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年龄因素及长期精神压力等,帕金森病也有年轻化的趋势,目前50岁以下的帕金森发病率正逐年增加。其中,“青少年型帕金森病”患者约占病患总人数的10%。
得了帕金森病不要怕
虽然目前,帕金森病还没有根治的方法,但通过药物、手术及其他辅助治疗,可减缓症状,让患者独立生活,且保持较好的生活质量。社会上对帕金森病有许多误解,比如治不好、等病情明显了再就医、锻炼不利于控制病情等。虽然帕金森病理论上不能治愈,但是并不代表不可治。早诊断、早治疗才是有效方法。
(帕金森患者唱响生命之歌(图片来源:新华社记者/任正来))
专家介绍,在治疗早期,药物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因为药物可以很好地改善病人的症状。目前,国内很多医院也在积极探索类似模式,为帕金森病人服务。如经过3至5年的药物治疗后,患者的病情会较难控制,这时可选择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治疗来控制帕金森病症状。
根据帕金森病的阶段,可以分为易感期、高危期和运动症状状态期。所谓高危期就是已经患病,但是还没有出现震颤、运动迟缓等症状,但会出现如嗅觉减退、便秘、睡眠障碍、抑郁等症状。抑郁症是帕金森病最易被忽视的症状。据资料显示,帕金森病患者约40%伴有焦虑症状,约1/3伴有抑郁症状。因此,在进行药物治疗的时候,帕金森患者的心理治疗也要跟上。帕金森病病人也要努力排解负面情绪,走出自己封闭的小天地,调节好情绪,控制好病情。帕金森病病人所在的家庭,也要给予他们温暖和关怀。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