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博览
光着膀子在工厂挥汗如雨地干活,在厚重灰尘的环境中长时间工作,这似乎与想象中象牙塔里写论文、实验室里做试验的科学家形象相去甚远。
图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罗安在工作中
近日,新华网与科创中国联合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力电子变换与控制专家、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罗安,在他看来,当代的科学家精神恰恰意味着深入产业,通过技术攻关,解决实际问题,瞄准国家所需、社会所需和人民所需开展科学研究。
“面对真问题,解决真问题”
“做科学研究要面向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这是罗安在采访中反复发出的心声。
他回忆起年轻时在韶关冶炼厂做科学研究,解决企业用电装置自动控制问题时的经历。
当时,冶炼厂的电弧炉如果能实现自动控制,就能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有利于工人的身体健康。
“由于冶炼厂的灰尘非常厚,在现场工作久了,我都从喉咙里咳嗽出血来。经过三年多的研究、攻关,我们最终把电弧炉的自动控制系统做好了。虽然当时难度比较大,条件非常恶劣,但是通过我们的技术攻关,解决了实际问题,大幅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冶炼产品的质量也得到提高,我们感到非常欣慰。”
科研课题在哪里?罗安认为,课题就来源于生产一线,科学研究应该直面真问题,解决真问题。
比如,罗安和同事们曾在贵溪冶炼厂发现,厂里的变压器发热非常严重,到了夏天要几台鼓风机来冷却变压器,原因是谐波超标。
“当时国外有这类装置,但是非常贵,那时候就是天价,企业根本买不起。我们就提出了一种混合型的有源滤波装置,想用较低成本去解决谐波治理问题。”
罗安与同事们经过了研制、调试、失败、改进的艰辛攻关历程,最终将设备投入到生产中,解决了工厂的谐波治理问题。
“我记得最终安装谐波治理装置时,正好是夏天,也是企业急需要我们把设备投入生产来解决变压器发热问题的时候。我带着8个男学生光着膀子在现场干,满身都是汗,安装了5天多,最终解决了这个冶炼厂的谐波治理问题,变压器发热大幅减少,能耗降低,企业的节能和产品的质量都得到了保障。”
在罗安看来,科学研究应该是不为名、不为利的,过程既辛苦,又有喜悦。“做科研要到企业去,深入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去耕耘、去攻关,不断去把技术攻关出来,凝练出核心技术,把装备研制出来,依靠装备去改变产品的品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通过科研的攻关来解决国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难题。”
“科学研究不要随大流而要另辟蹊径”
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科学研究必须要做一些原创性的工作,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精神是至关重要的。”罗安说。
多年来,罗安与团队始终秉承着“装备改变品质,品质影响世界”的理念,追求为企业解决原创性或核心技术问题。
他举例称,团队在钢铁企业发现电磁冶金技术比较难,大胆提出了无齿槽搅拌辊和双向电源搅拌两项技术,经过了将近8年的不懈攻关,实现了无接触的电磁搅拌,解决了国家高品质钢材的电磁冶金在搅拌上的难题,该技术已广泛运用到武钢、宝钢、首钢等企业的特殊钢材生产中,实现了国家在电磁冶金技术中的重大突破。
又如,人们每天都使用的手机,其中的印制版都需要薄的铜箔。原先可以利用压延技术,靠铜板带一层层地压薄。但如果铜箔压到16μm以下时,再靠压延技术就难了,要靠电解铜箔。为此,罗安团队专门研发出高精度、高稳定的大电流铜箔电解电源,使电解铜箔可以做到6μm。目前这种高精度、高稳定的大电流铜箔电解电源,已在铜箔行业中广泛应用。
作为电能高效高质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罗安介绍了实验室目前主要进行的原创性工作。
首先,通过电磁高效高质转化技术的研究,来提高钢材的纯度,促进电磁冶金技术高质量发展。
其次,在电热高效高转化方面,高频电热高效高质转化是生产汽车薄板和一些核心材料的核心技术,实验室正在此方面进行核心技术攻关,致力于满足产业对非金属材料生产的技术要求。
第三,在电声高效高质转化方面,项目组经过将近12年的科研攻关,在大功率数字功率放大器、大功率电声转化装备方面取得了进展,并且实现了一些产业落地应用。
此外,芯片化的传感和高精度的测量是智能数字电网的核心部分。实验室希望通过芯片化的微型化传感技术的攻关,使配电网更加透明化和智能化,真正实现电能的高效高质转化。
“做科学研究不要随大流做大家都在做的事情,而要另辟蹊径,针对一些亟需解决的难题,做原创性的科研工作,不要怕坐冷板凳,要持之以恒地去攻关,研制出一些原创性或颠覆性的技术,当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能为国民经济做出贡献。”罗安说。
青年科技工作者要有“精气神”
回首几十年的科研道路,罗安与电力的世界有着不解之缘。
出生于电力世家的他,从小就能接触到电力企业的工程师。“读中学时,电力工程师会来学校给我们上课,那时我就迷上了电力。高考时,我报了工业企业电气自动化专业。人的成功是离不开梦想的,考上大学之后,人就有了梦想,并且梦想逐步清晰,我希望自己这一辈子,能够把专业知识学好,为祖国服务。所以在读大学、读研究生,甚至读博士时,我都是非常刻苦的,几乎没有周末,都是沉浸在学习和科研工作中。”毕业后,罗安开始了在电力科研领域的深耕,始终致力于将科研成果付诸实践。
我国著名的流体传动与控制学家、中国科学院原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原校长路甬祥是罗安的导师,老师早年间的一篇文章《我的事业在中国》曾深深地鼓舞了罗安。如今,同样作为教师的罗安,早已桃李满天下。
他提出了“三链并举-四维递进”电气类“五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方法。
“青年人才首先要有爱国情怀,要有一种‘毕业后为国家干一番事业’的精神,我们叫做‘精气神’。”罗安说。
其次要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比较宽广的知识面,以及良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还强调培养人才的大工程观的重要性,“就是对一个大的项目,能够把它分解成多个子项,有团队协作的精神来组织集体攻关,形成多学科交叉,解决一些大工程或疑难的技术攻关。”
“都说青年科技工作者要有理想、有抱负。理想和抱负是什么?就是希望自己这一辈子能为国家做一两件实事,解决国家在技术或经济方面的一些难题,把毕生所学真正服务于国家建设中去,这就是科技工作者的理想。”罗安说。
与此同时,在我国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当下,罗安认为,科技工作者逐步培养起团队科研的能力尤为重要。
“现在的科学研究不是那么简单了,很多问题不是靠单一学科能够解决的,都是靠多学科交叉来解决问题,所以不能单枪匹马了,应该通过自己研究的逐步深入,带领团队来进行科研攻关,让团队的力量在科研工作中很好地发挥出来。面向重大难题,通过多学科交叉团队协作、集体攻关,实现技术创新和突破。”他说。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