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世界
总台央视记者 施韶宇
国家林草局最新发布,眼下,我国今年秋季候鸟迁徙达到高峰,约一半左右候鸟完成迁徙。目前,鸻鹬类候鸟已基本完成迁徙,抵达我国东部沿海及以南的滨海湿地越冬。大多数雁鸭类候鸟已基本完成长距离迁徙,陆续抵达长江中下游湿地越冬地。鹤鹳类候鸟启动第二次迁徙高峰,近日仍有大集群经停渤海湾地区。
看“机器人”如何记录候鸟影像
为了拍摄到不同视角的候鸟影像,记者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拍摄手段——机器人拍摄。相比人工拍摄,机器人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对鸟类的惊扰,而且穿上迷彩服的机器人更接近自然。
江苏盐城地处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的中间节点,每年数以万计的候鸟把这里作为越冬地或中途停歇地。这两天,在盐城大丰野鹿荡湿地,聚集了大批从北方飞来的候鸟,其中有不少是珍稀鸟类。为了近距离拍摄这些珍稀候鸟,我们请来了一大一小两台机器人。
这个大的像小坦克的机器人设备,大概有400多斤,眼前这个360度全景展现万鸟归巢的画面,就是由大机器人拍摄的。画面中,夕阳西下,觅食的候鸟成群归来,在栖息地上空盘旋飞舞。
机器人设备技术人员 薛海然:我们这款机器,像坦克一样能够在非常崎岖的道路上进行自动行驶,它具备七个摄像头。全景都能够拍下来。
这是小机器人用32倍焦距镜头成功拍摄到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脸琵鹭,在画面中,可以看到黑脸琵鹭在水面上捕食、嬉戏,或成群飞起,在天空盘旋,或滑翔落至另一处水面。
机器人设备技术人员 薛海然:它是具备一个360度全景拍摄的摄像头,它的下边是滚轮式的,它可以自动地通过滚轮和360度摄像头,把周边景色全部拍下来,在采集完这些数据之后,可以用这种AI识别的数据,传输到后台来自动处理这些数据。
借助机器人帮忙,也大致计算出了盐城大丰野鹿荡湿地候鸟的数量。
江苏盐城大丰黄海野鹿荡湿地研究所所长 马连义:应该有个三四万只。现在成群了,成规模了,原来可能这一带,生态环境也没这么好,生态环境也没有这么稳定,所以它当时就断断续续地来,现在这里相对稳定了。
候鸟只有南北方向迁徙吗?
我们知道大部分的候鸟是沿着南北方向进行迁徙,但也有少部分候鸟并不同,来听专家的分析。
专家介绍说,鸟类除了常见的南北方向的迁徙方式外,还有东西方向等其他方向的迁徙方式。
中国林科院全国鸟类环志中心副主任 江红星:像遗鸥,它迁徙的时候,先是东西向,相当于先从内蒙古迁到我们渤海湾的北部,然后再从渤海湾再往南迁徙,它有个东西向,然后再南北向的迁徙。
中国动物学会副理事长 鸟类学分会主任委员 张正旺:我们在北京地区繁殖的雨燕,繁殖结束以后,然后它向西,然后再向南迁徙,最终要到非洲去越冬,所以候鸟大的方向是南北迁徙,但是,就是针对不同的物种,它也会有些变化,也有东西向的。
专家解释说,候鸟迁徙跟气候、温度、光照、食物等多种因素有关,原因很多,不同的候鸟,可能有不同的迁徙行为和路线,但大部分还是南北方向迁徙的。
记者:这种东西向迁徙,占整个鸟类迁徙总数的比例能达到多少?
中国林科院全国鸟类环志中心副主任 江红星:比例应该相对比较少的,可能10%左右。
我国进一步掌握候鸟迁徙规律
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我国已经进一步掌握候鸟迁徙规律。
我国是世界上鸟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全国有鸟类1445种,约占世界鸟类总种数的六分之一,其中具有迁徙习性的鸟类达800多种。通过鸟类环志和卫星追踪等技术手段,我国进一步掌握候鸟迁徙规律,我国候鸟的种类占全球候鸟种类的20%左右,鸟类数量占全球整个鸟类数量的25%左右。
中国林科院全国鸟类环志中心副主任 江红星:在国际上我们国家的候鸟和全球28个国家之间存在迁徙交流。我们发现很多候鸟的迁徙路线,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这个东方白鹳,以前传统的繁殖地都是在我们国家的东北的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但是最近十多年,逐渐扩展到渤海湾以南的中国的东部地区。
研究发现,在全球有9大候鸟迁飞通道,其中有4条途经我国。从东往西分别是西太平洋迁飞通道,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通道,中亚迁飞通道,西亚—东非迁飞通道。其中,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通道是最繁忙的候鸟生命线,这条生命线北起俄罗斯远东地区、加拿大和美国阿拉斯加地区,向南经过东亚和东南亚,直到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约有210种超过5000多万只候鸟,每年沿着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通道迁徙。
中国动物学会副理事长 鸟类学分会主任委员 张正旺:候鸟迁徙,大部分春天是从南向北,秋天是从北到南。那么它为什么每年在特定的时间里边开始迁徙,最稳定的信号是光照的长度,这个在特定的时候,它就会发生这种迁徙的行为。然后是温度,温度也驱动着它迁徙。环境的变化,栖息地的变化,还有人为活动等等,都可能会对它的整个迁徙行为,产生影响。
生态持续向好 保障候鸟栖息繁衍
通过对候鸟迁徙的研究发现,我国候鸟种群数量,特别是一些珍稀候鸟种群数量实现持续增长。这背后,反映的是我国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保护生态环境,为候鸟的栖息繁衍提供了有力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扎实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印发《全国鸟类迁徙通道保护行动方案(2021—2035年)》,明确了1140处候鸟重要繁殖地、越冬地、停歇地,加快划定和明确鸟类迁徙通道范围,强化鸟类野外保护、维护栖息环境。
我国成立了候鸟迁飞通道保护网络,认定58处国家重要湿地,建设2200多处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和为数众多的湿地保护小区,几乎涵盖了候鸟迁飞通道上的所有关键节点。
中国林科院全国鸟类环志中心副主任 江红星:这些规定都非常有效提升了自然湿地、自然栖息地或者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和质量,有效控制了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特别是野生鸟类的一些干扰或者是破坏影响,所以候鸟整个的种群数量是明显增加的。
中国动物学会副理事长 鸟类学分会主任委员 张正旺:通过候鸟的这种迁徙,把中国跟整个世界联系在一起,要保护候鸟,光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来努力是不够的,那么就需要开展国际合作,大家共同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更多的工作。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