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宣传栏
站在福建省平潭岛,隔海眺望,宝岛台湾就在相距68海里处。
“两岸一家亲、闽台亲上亲。”福建,是大部分台湾同胞祖籍地所在。闽台两地血脉同源、文化同根,渊源关系独特,仅同名同宗村就有280对,见证着两岸先民的根相同、心相连。
海峡难隔鸿雁,岁月不改人心。
“大家同根同源、同文同宗,心之相系、情之相融,本是血脉相连的一家人。两岸走近、同胞团圆,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没有什么力量能把我们割裂开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对台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其中,特别强调“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要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勇于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两岸要应通尽通,提升经贸合作畅通、基础设施联通、能源资源互通、行业标准共通,努力把福建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
…………
福建在对台工作全局中具有独特地位和作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福建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努力把福建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公布,这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重大举措。
“《意见》的出台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高度重视,对广大台湾同胞的关心关怀,必将为新形势下推进两岸融合发展注入新的更强动力。”福建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祖翼说。
美好蓝图鼓舞人心,决策部署催人奋进。
新时代的闽台融合发展,站在新起点、担当新使命、开启新征程,一幅两岸同胞相向而行、携手并进,共创中华民族绵长福祉的壮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以通促融:努力建设“往来最便捷、合作最紧密”的第一家园
7月4日9时30分许,厦门五通客运码头。
“幸福来得太突然,能见证这样的历史时刻,我真是太幸运了!”乘坐从金门出发的“金瑞龙”号客轮,航行约30分钟,来自金门的旅客蔡弼凯就顺利抵达厦门,他成为厦金航线运营23年以来的第2000万名旅客。
宽敞明亮的五通客运码头大厅中,“两岸一家亲,同心共圆梦”的大字格外醒目。电子显示屏上的“五通客运码头出港信息”显示,航班间隔一个半小时一趟。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诉不尽岛内同胞的思乡之情。如今,台湾海峡早已被越织越密的两岸航线贯通。
能动先动,能通先通。目前,福建已累计开通“小三通”定期航线、海上客滚航线、空中航线17条,福建港口对台货运直航航线45条,率先实现与台湾北、中、南部港口客货运直航全覆盖。
展望未来,“进一步优化、加密福建沿海与台湾本岛及金门、马祖客货运航线”被写入《意见》,台胞往来通道有望更加畅通。
“爸爸,你看,水龙头哗啦啦的,我在金门也喝到家乡水了!”5年前的喜悦,让嫁去金门的福建姑娘洪双飞仍记忆犹新,她当时打通视频电话,向泉州晋江围头村的娘家报喜。
2018年8月5日,福建向金门供水工程正式通水。一渠清澈的闽水,通过27.932公里的管道源源不断流向金门。“两岸一家亲,共饮一江水”,生动诠释了“亲望亲好”的骨肉亲情。
“向金门供水工程启动以来,累计供水近3000万吨,现在保持每天2万多吨的供水,有效保障了金门民众生活和生产用水。”福建晋金供水有限公司总经理洪佳兴介绍。
实现金门、马祖同福建沿海地区通水、通电、通气、通桥的“小四通”,是金马民众的热切愿望。
目前,已完成马祖管道供水福州陆上侧工程,累计向100艘次台湾船只生活补水310吨;向金马通电项目、通气项目持续推进中;向金马通桥项目已形成规划和工程技术方案。
位于湄洲湾北岸中部的罗屿港水深港阔、风平浪静。
“罗屿港是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40万吨级港口,自2020年起成为台湾在大陆最大的铁矿石储备中转港口。目前,罗屿作业区已开通直航台湾台中港、台湾高雄港两条货运航线,基本实现‘朝发夕至’。”福建省罗屿港口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冬坤说。
如今在福建,石化产业上下游产业链逐步完善,电子信息产业从“填屏补芯”布局阶段升级为“增芯强屏”攻坚阶段,机械装备业朝智能化高端化发展、闽台精密机械产业园年产值超10亿元……不仅是三大产业深度融合,全业态覆盖也使闽台金融合作跃上新台阶。数据显示,福建共有台资背景金融机构(组织)26家,上市台企8家。
当前,闽台经贸合作态势总体向好。2022年闽台贸易额达1036.7亿元。截至2022年底,福建累计引进台资项目超2.3万个,实有台资企业1.1万户,实际利用台资超过320亿美元。
“促进闽台经贸深度融合”,也在《意见》中得到体现。《意见》从优化涉台营商环境、深化产业合作、促进台湾农渔业和中小企业在闽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合作等方面作出规划。
“我之前在台湾拿到了‘室内配线技术士证’丙级,在大陆这边,就可以直接被采认为‘电工三级’,工作起来很便利。现在,我的太太和一双儿女也来到了平潭。”来自台东县的80后王魁峰告诉记者。
在福建,行业标准共通正不断深化:99项两岸共通标准编制发布,45项专业技术和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直接采认,5700多名台胞取得技能人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资格等级证书……2022年9月,全国首个台胞职业资格服务一体化平台——福建省(平潭)台胞职业资格一体化服务中心在平潭成立,率先构建覆盖台湾职业资格、企业资质、商品检验的全链条采认体系。
经贸合作畅通、基础设施联通、能源资源互通、行业标准共通……福建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扎实步伐。
“我们要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让两岸交流更深、更实,让一家人的心更近、情更浓、利更多。我们将完善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支持台胞台企融入新发展格局、参与高质量发展,分享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巨大历史机遇。”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宋涛表示。
以惠促融:努力建设“政策最开放、服务最贴心”的第一家园
“始终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完善增进台湾同胞福祉和享受同等待遇的政策制度”,写入了《意见》的“总体要求”之中。
以惠促融,亲望亲好。
“我们春节前就拿到了钥匙。房子是三室一厅,只要简单布置就能拎包入住。”福州市晋安区台湾社区的台胞公租房里,台胞李浩杰带记者参观,只见全新的抽油烟机、空调、热水器等一应俱全。
2021年7月,福州市出台《关于在榕就业创业台胞住房保障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将就业创业台胞纳入住房保障体系,一次性向台胞提供保障性住房1050套。目前,已先后有241户363名台胞在这里安居。
“这里优惠政策多、福利多,家里有小孩的还能就近入学。”入住台胞公租房的台青陈燕亭和张雅雯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两室一厅的住房租金1105.6元,加上物业等杂费,一个月住房开销不到1500元。
先行推进落实国务院台办会同有关部门出台的“31条措施”“26条措施”“11条措施”“农林22条措施”等一系列惠及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出台“66条”“42条”“28条”等政策举措,率先公布225项台胞台企同等待遇清单……近年来,福建先行先试、率先突破,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努力建设“政策最开放、服务最贴心”的第一家园。
“大陆的惠台政策,让我的创业路事半功倍。10年间,我的生态园从最初的11亩发展到现在的110亩,品种从只有3种发展到130多种。”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里,80后台青蔡志阳由衷点赞。
创业之初遇到资金困难,是台湾农民创业园的“送政策上门”解了燃眉之急。“从购买滴灌设施、搭建温室大棚到引进新品种,都有项目补贴;贷款不仅不用抵押,还能享受贴息优惠……我在这里得到了真金白银的支持。”蔡志阳说。现在,他常帮当地农民解决技术和销路问题。
一组数据可以见证:福建的6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中,累计批办台资农业项目2800多个,60多个台企技改项目同等享受技改专项基金支持,18款台企农机产品列入购置补贴产品目录、累计补贴超1亿元。
在福建,不论是传统行业,还是新兴产业,不管是城市,还是乡间,都活跃着台胞拼搏奋斗的身影。
走进宗仁科技(平潭)股份有限公司,墙上10多项荣誉和100多项知识产权证书引人注目。
“平潭有很多支持台资企业发展的政策。我2015年成立公司,‘拎包入住’,不但免租金、水电费,享受15%企业所得税减免,还有创业津贴、薪资补助、研发项目补助等。公司成立4个月就实现盈利。”公司负责人陈孟邦说。
福建省的325个村庄里,活跃着106支台湾建筑师和文创团队、340多名台湾乡建乡创人才。
参与规划设计台北淡水“渔人码头”景观工程的建筑师吴正隆,原来只想做一两个项目就回台湾,“没想到一待就是9年”;台湾青年设计师张欣颐和伙伴们已到过福建100多个乡村,服务超过20个村,喜欢上了“福建新村民”这个身份……
在位于福州市马尾区的阳光学院,有近20名来自台湾的教师。
“我6年前刚来时,学校只有3名台湾教师。”阳光学院校长顾问、教师发展学院名誉院长马彦彬,是福州引进台湾教师的见证者,“资金补助、荣誉授予,还对台湾教师的子女教育和住房进行支持,让我们充满幸福感”。
目前,福建加强两岸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引进一批台湾教师在高校任教。
对台湾同胞一视同仁,让广大台湾乡亲在福建有更多获得感——
凭台湾居民居住证,台湾同胞可以同等享受购房、基本医疗保障待遇,同等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台胞子女享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就近就便入学;
在各设区市里,行政服务中心设立台胞台企服务专窗,设立一批“台胞医保服务中心”,破解台胞台企办理手续难题;
不断完善法治环境,推动建立涉台纠纷在线诉调对接机制,开辟“12348”涉台港澳法律服务专线及涉台专窗;
…………
“在福建,不仅事业有奔头,生活也没有后顾之忧,还有台胞获得青年五四奖章、五一劳动奖章和三八红旗手等荣誉。”马彦彬说,自己从当年的“闯一闯”,到后来的“留下来”,再到如今的“融进去”,获得感满满。
以情促融:努力建设“交流最活跃、情感最融洽”的第一家园
跨海来相会,共叙两岸情。
“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体现了对两岸民间交流的高度重视,饱含对台湾同胞的深情厚爱与殷切期望。”6月17日,在第十五届海峡论坛大会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北京大学博士生、台湾青年林彦辰深受感动。
互诉亲情、共话桑麻,讲述血浓于水的生动故事,展望和平发展的美好未来……始终坚持“民间性、草根性、广泛性”定位的海峡论坛已经举办了15届,是目前两岸规模最大、参与最广泛的民间交流活动,在两岸同胞之间架起了“连心桥”、铺就了“惠民路”。
宗亲、乡亲、姻亲、民间信仰……福建推动亲情乡情交流活动持续开展,密不可分的闽台情缘随着交流融合绵延不绝。
一份份族谱,生动记录了两岸同胞的血脉相连。
2月27日中午,随着厦金航线“迅安”号渡轮缓缓靠岸,来自台湾本岛和金门的宗亲参访团来到厦门,开启寻根谒祖之旅。
“金门萧氏正在修撰族谱,族谱见证了我们萧氏祖祖辈辈的根在这里。我希望通过这次来访,让其中的宗亲关系更加明晰。”台湾宗亲萧伟泉随身携带族谱前来。
15年前,第一次来厦门见到宗亲的那一刻,让孙锦聪刻骨铭心:“我们一见面就眼泪直流,这真的是两岸间血浓于水的深情。希望借助宗亲交流的平台,推动两岸民间更多的互动往来,让两岸亲情更亲。”
距离金门岛只有5.2海里的晋江市围头村,被誉为“海峡第一村”。
这个村子结成了148对两岸婚姻,成了“两岸通婚第一村”。海峡两岸七夕返亲节、环村徒步节……围头村经常举办两岸交流活动,邻里乡亲、海峡姻亲、金门同胞等欢聚一堂,让“两岸一家亲”亲上加亲。
“天下妈祖,祖在湄洲”。
30多年前,200多名台湾妈祖信众冲破重重阻隔,从台湾宜兰县直航湄洲岛,来到“妈祖故里”湄洲岛进香,成就了1949年以来两岸第一次大规模民间直航。
“妈祖一定会保佑我们两岸和平,人民生活幸福。”30多年来,宜兰县南方澳渔民陈正发一直随身携带着装有妈祖祖庙香灰的香囊。
“立德、行善、大爱”的妈祖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在台湾根深叶茂的典型代表。现在,每年来湄洲岛谒祖进香的台胞逾30万人次。
两岸青年交往交流交心,为闽台融合发展增添了新生力量、注入了青春活力。
龙岩市连城县有多家台资棒球运动产品生产企业,不但助力当地形成完整的棒球运动产业链,还带动了青少年棒球体育事业发展。现在,连城县3所中小学与台湾彰化县的3所学校结成“姊妹校”,两岸青少年在棒球运动中交流交心。
集美两岸研学交流中心、集美两岸青少年发展中心、集美两岸文旅融合中心、聚融壹家台湾青年双创基地……汇聚诸多平台的厦门市集美区两岸融合发展中心,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台湾青年前来追梦筑梦圆梦。
“在集美区扶持台湾青年就业创业的政策支持下,我跟朋友创办了青青之约文化有限公司。我们以村风、村史、村食、村歌为主题,拍了MV、纪录片等,用新媒体手段讲述乡村振兴的故事。”来自花莲县的姑娘赖淑珍,已在厦门生活了6年,带动许多两岸青年加入团队。
“集美两岸青少年发展中心自2021年成立至今,已吸引20个台湾青年团队落地,围绕就业、创业、生活等需求举办了60多场两岸青少年的活动,覆盖5000多人次。”集美两岸青少年发展中心主任左星星介绍。
青年是民族的未来,也是两岸的未来。
海峡青年节已成功举办11届,吸引了3万多名两岸青年参与,其中台湾青年近2万名,涵盖了百所台湾院校、百个台湾高校社团、百个台湾青年团体,为两岸青年交流交往交心交融搭建起平台;
福建推动82家台湾青年实习实训、就业创业基地朝着“空间+服务+资源+集成”的方向发展,累计获批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示范点)12家,累计吸引台胞来闽实习、就业创业超过4万人;
…………
*** ***
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
两岸融合发展,既是大义,更具大利,着眼点和落脚点是增进同胞的亲情和福祉,让两岸同胞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蓝图已经绘就,梦想扬帆起航。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是通向和平统一的重要途径,是造福两岸同胞的康庄大道,需要凝聚两岸同胞力量共同推进。只要包括两岸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华儿女同心同德、团结奋斗,就一定能够汇聚起促进祖国统一和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