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少人会突然出现心慌、胸闷、心悸、呼吸急促、心率增快甚至窒息或濒死的感觉,但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等常规检查却无明显异常,有些人甚至因为濒死或窒息感由120送入急诊,可检查仍然没有异常。不仅时时担心会“发病”,对日常生活影响也很大。
莫名的“心脏病”到底从何而来?一起来了解刘女士的经历。
40岁的刘女士,从5年前开始经常无缘无故突然出现心慌、心跳快、手心出汗、呼吸急促的症状,持续几秒钟到几分钟不等。想不明白为什么的她多次在心内科进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都未见明显异常,自行口服营养心肌相关药物效果也不明显。
尤其是近几个月,刘女士“心脏病”发作次数更加频繁,严重的时候有快要“死”了的感觉,甚至多次求救家人打120入急诊科,进行电解质、心血管系统等相关检查,但还是没有异常。“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再犯,害怕一次比一次严重,害怕没人发现、没人帮我,我也不想出门。”刘女士担忧地讲道。
在医生的建议下,刘女士来到九八六医院心理科就诊。经过精神检查和心理测评以及排除相关器质性因素,明确诊断为“急性焦虑发作”。刘女士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及经颅重复磁刺激治疗等。一个疗程后,刘女士的焦虑症明显好转,发生次数及持续时间明显减少,未再出现濒死感。她对自己的病情也有了新的认识,自信心增加,重新开始参与家庭生活,社交、工作等社会适应能力较前也明显恢复。
经过与这类患者群体详细的沟通交流,发现他们有很多相似之处:有的患者是听说亲友患有急性心梗,年纪轻轻就不在了,于是担心自己而惴惴不安。有的患者是因为感情因素、家庭因素、失业等无缘无故担心不幸的事情会降临到自己或亲人头上。
都有心脏不适症状,
那急性焦虑发作和心脏病的区别是什么?
本质区别
急性焦虑发作是一种心理疾病,也称为“惊恐障碍”,通常和遗传、神经生化因素、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等相关。此外,外伤、压力大、不良的健康状况、成瘾物质、性格等因素也可能导致疾病发生。
心脏病是一种心内科疾病,属于生理疾病。心脏病多是由于先天发育缺陷、感染等多种因素导致,年龄增长、精神压力大、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因素也会诱发心脏病。
疾病症状
急性焦虑发作患者有明显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症状,会出现长期心前区不适感,伴随心烦意乱、紧张、担心、恐惧、高度警觉、头晕、轻度头痛、手足麻木、口干、恶心、心悸、出汗、面色苍白等症状,严重者会有窒息、失控、发疯甚至濒临死亡的感觉。发作突然,10分钟内达到高峰,一般不超过1小时,可自行缓解。
心脏病患者多有器质性病变基础,如心律失常、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发心肌缺血、缺氧。主要表现为胸骨后或心前区部分疼痛,还会出现心慌、胸闷、头晕乏力、呼吸急促甚至心绞痛等症状。一般是体力活动或者劳累、剧烈运动后出现。
治疗方式
急性焦虑发作患者可以先尝试进行深呼吸、转移注意力、冥想、瑜伽等放松方式,随后可在心理科进行量表检测,在医生指导下口服SSRIs(氟西汀、帕罗西汀、氟伏沙明)、SNRIs(文拉法辛及其缓释剂)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在医生帮助下进行认知行为治疗或支持性心理治疗、经颅重复磁刺激治疗等。
心脏病患者需要在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相关检查的基础上,在医生指导下口服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药物,病情严重患者可以选择手术治疗。
对于非专业人士,区分焦虑症与心脏病有一定难度,因此需要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评估并做出诊断与鉴别诊断。如您有需要,可前来就诊。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