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2023年以来,“AI换脸”成为电信诈骗的又一高发形式,7秒被骗30万元、10分钟骗走430万元等话题屡次登上热搜,在受到广泛关注的同时,也引发民众的担忧。“AI换脸”不仅存在电信诈骗风险,还可能引发侵权纠纷。近日,商洛市商州区人民法院速裁庭审理了一起因“AI换脸”违法使用他人肖像引发的纠纷。
基本案情
张斌是一名短视频特效开发工程师,经常在短视频软件上传一些会员专属的特效模板,并获取相应报酬。娜美是一位拥有千万粉丝的美妆博主,经常发布一些造型前卫的视频。张斌看到后,就使用娜美发布的视频制作了“AI换脸”模板,上传后被多个会员用户使用。娜美发现后,认为张斌与软件运营公司的行为侵犯了她的肖像权,要求共同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
裁判过程
张斌和视频软件运营公司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什么是肖像权。肖像——顾名思义就是人的头像、样貌。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八条将肖像定义为通过影像、雕塑、绘画等方式,在一定载体上所反映的特定自然人可以被识别的外部形象。而肖像权则是指自然人对于肖像的拥有权、制作权以及使用权等权利。每个人的肖像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每个人都对自己的肖像权享有专有权,在未经肖像权人同意的情况下,不得制作使用公开其肖像。即便是摄影家、美术工作者,在未经肖像权人同意的情况下,也不得公开使用含有他人肖像的创作作品。本案中,张斌和视频软件运营公司没有经过娜美本人同意,擅自使用含有娜美肖像的视频,已经侵犯了娜美的肖像权。最终,法院判决由张斌和视频软件运营公司共同承担赔偿责任,并公开向娜美赔礼道歉。
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行为会侵犯他人的肖像权?法官介绍,容易引发侵权的常见情形包括:一些“AI换脸”的APP或小程序使用明星的图片制作换脸视频进行推广;对爆火影视剧进行二次创作,在创作中会使用“AI换脸”技术博取眼球,获得高流量;电商直播中,主播利用“AI换脸”技术,将普通主播的脸换成当红明星的脸,吸引更多客源;视频通话、身份认证、刷脸支付中,通过“装亲戚”“套近乎”等方式实施的财产诈骗犯罪等等。上述这些情形,都会侵犯他人的肖像权。
法官提醒
作为普通民众,当肖像权受侵害时,应如何正确维权?一旦发现自己的肖像权被盗用或者“被换脸”,应当第一时间保留证据,通过截图、证据保全等方式,保存侵权图片或者视频,以便后续维权;同时可以向网络运营平台进行投诉,要求强制下架侵权图片或视频,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侵权人停止侵权、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偿损失等,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作为互联网的使用者,每个人都需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自觉遵法守法用法。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