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宣传栏
秦创原·西咸新区能源金融贸易区。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郝钟毓 摄 资料图片)
智能化的西安比亚迪总装工厂生产线。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窦翊明 摄 资料图片)
西安市红会医院高铁新城院区一期。(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李明 摄 资料图片)
7月5日,未央区“团结片区”城市更新项目中的38栋安置楼如期交付。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翟小雪 摄 资料图片)
西部作示范、西安要先行。如何锚定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把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当好龙头、争当示范的具体实践,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中勇当先行示范?
8月1日举行的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西安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中勇当先行示范的决定》《中共西安市委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 打造国家创新名城的实施意见》,深化西安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各项部署,全力推动“三个年”活动和2023年全市八个方面重点工作取得新突破。
殊为不易的“期中答卷”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的破题之年。
西安市明确了2023年全市八个方面重点工作:着力壮大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着力强化秦创原“一总两带”发展引领、着力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着力激发全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着力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着力做好民生保障和社会服务、着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着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今年以来,全市上下以开展“三个年”活动和2023年全市八个方面重点工作为关键抓手,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平稳开局起步。
西安今年上半年成绩单出炉:全市地区生产总值5604.98亿元、增长5.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3.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5%、8.1%……在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协同发力下,全市经济运行呈现稳定恢复、稳中提质、稳中有压态势,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交出了一份殊为不易的“期中答卷”。
强基础 固根本
产业强市支撑更加有力。西安瞄准创新、产业、开放、文化等关键领域,精准发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不断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作为隆基绿能公司全球规模最大、产能最高、技术最先进的光伏生产基地,总投资452亿元的隆基年产100GW单晶硅片及年产50GW单晶电池项目于今年6月15日在西咸新区泾河新城开工建设,建成后将带动就业1.5万人。
比亚迪不断刷新着西安制造的“速度”,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零部件扩能(集贤)一期项目1-5月已实现工业产值11.6亿元,建成达产后可新增产值200亿元。
今年,锚定产业强市目标,西安围绕“企业-链条-集群-生态”这条主线,优化产业扶持政策,强化科技金融赋能,加快推动产业规模壮大和结构调整。
瞄准规模总量、产业发展、创新能力、企业培育、投资项目等“五大跃升”目标,聚焦聚力做强支柱产业、做大新兴产业、做优生产性服务业等“三大领域”,全面实施支柱产业倍增壮大、新兴产业培育扩规、工业投资厚植潜力、融合发展驱动转型、平台赋能建强生态、助企惠企育才强基等“六大行动”,78项目标任务率先突破,带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高于全省、全国。
促创新 增动能
创新发展动能增强。今年以来,全市持续强化秦创原“一总两带”发展引领,做好“双中心”、做优“秦创原”、做强“硬科技”,推动科技赋能产业形成新优势、创造新动能,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迈出更大步伐。
总投资32亿元的奕斯伟技术创新中心顺利竣工投产,将进一步优化我市半导体领域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推动打造集成电路领域创新示范高地。吉利新能源技改项目、欧中生物技术产业化等一批产业项目陆续竣工投产,预计新增产值超过120亿元。
秦创原金融中心在秦创原总窗口正式启用,形成一股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秦创原的影响力、吸引力不断提升,已成为新时代陕西最大的创新品牌。
上半年,西安高标准筹划、聚力建设“双中心”,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复制推广“三项改革”经验,举办科技成果展,培育企业再加力、金融服务再创新、区域协同再提速,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见效成势,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扬优势 挖潜力
城市的持久繁荣,在于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西安持续探索转变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强化城市核心功能落地实施,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步伐,优化城市治理方式,全力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不断为高质量发展增动能、添后劲。
持续提升城市综合能级,有序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西咸新区纳入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稳步推进,与渭南、汉中、商洛建立协同发展关系。“北跨”发展全面提速,谋划重点项目287个、总投资8205亿元,开工建设173个、完成投资863.7亿元。
改革开放水平稳步提升。开发区社会事务剥离移交工作顺利完成,新批工业用地全面实现“标准地”方式供应,新登记市场主体28.46万户、增长28.8%,总量突破300万户。上半年,“陕耀出海”行动,实现对欧盟贸易正增长、对中亚五国进出口翻番。
开放平台通道不断拓宽。“+西欧”集结线路增加至20条,新开通国际客运航线3条、恢复14条,实现中亚五国全覆盖,西安成为全国唯一一座率先通航中亚五国的城市。
文旅深度融合成效明显,对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大唐不夜城”等上榜全国沉浸式新业态示范案例。上半年,全市旅游人数1.24亿人次、旅游收入1501.8亿元,均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
补短板 固底板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抓好生态环境保护是西安全力补短板、固底板的重点所在。
今年以来,西安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6月15日13时30分,“拼车”搭乘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的7颗“秦岭小卫星星座”完成低轨道组网,实现秦岭区域多要素、高频次、大范围监测。“数字秦岭”综合监管平台功能进一步拓展,目前我市初步构建了“空天地网”一体化秦岭保护监管体系。
打造扬尘治理“西安模式”,累计建设219座空气自动监测站,44座地表水质自动监测站,安装140套扬尘自动监测设备,实现空气、水质、道路扬尘实时在线监控,大气污染治理攻坚取得新进展。
全力推进更高水平乡村振兴,建立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双增收”绑定机制,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1.13%。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9.67万人。
惠民生 防风险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安全发展是西安始终要坚守好、稳固住的底线。
市红会医院高铁新城院区一期、市儿童医院经开院区一期开诊试运行,市第九医院新住院综合楼正式启用;全市66个美丽村庄开工建设,首批33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建设扎实推进;大力推进“保交楼”“保回迁”工作,推动延期项目加快建设,切实保障回迁群众权益……稳就业促增收、健全社保制度、强化服务供给、实施产业带动,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
上半年,地铁16号线一期、2号线二期开通初期运营。新增供电能力200万千瓦、达到1400万千瓦;新增日供水产能30万立方米、达到270万立方米;引汉济渭工程成功实现先期通水,为西安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水支撑。
风劲帆满江天阔,再踏层峰启新程。
西安将锚定“六个打造”奋斗目标,一体推进“三个年”活动和2023年全市八个方面重点工作,以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志向和气魄,敢闯敢试、开拓创新,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全力以赴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行稳致远,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闫珅)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