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与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多见于30~50岁女性,41~50岁尤为高发,很多女性随着年龄增长,或多或少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又称为纤维肌瘤,由平滑肌细胞增生产生,有少量的结缔组织组成。
子宫肌瘤确切的发病原因尚不统一,可能与遗传因素、女性激素水平和干细胞突变有关。但可以明确的是,它是一个激素依赖性疾病。雌孕激素水平失衡的女性,往往更容易出现子宫肌瘤,如月经初潮早、卵巢肿瘤、脑垂体瘤等。
现代职场女性工作压力大,熬夜、久坐、饮食不规律也都成了雌孕激素分泌异常的帮凶。因此,绝经后激素下降,子宫肌瘤会逐渐缩小;而孕期由于激素影响,原本的小肌瘤就有可能长大。
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FIGO)于2011年制定的标准化子宫肌瘤亚型分类系统。FIGO将肌瘤分为0~8型,共9型。该分类系统基于影像学检查显示的病灶位置及其与子宫内膜、浆膜关系,对子宫肌瘤病灶引起子宫异常出血的风险进行分级,以指导治疗。
PART 02
妊娠对子宫肌瘤的影响
肌瘤位置的变化:随着妊娠期子宫增大 ,肌瘤的位置亦可发生相应的变化 ,如子宫体部肌瘤可随宫壁的伸展发生上下或左右移位。
肌瘤增大、变软:由于高水平雌、孕激素的影响,在妊娠早期,子宫肌瘤细胞肥大水肿,肌瘤生长较快,质地变软,有时因明显软化致子宫肌瘤与周围肌层的界限不清,难以辨识。如在妊娠前未确诊子宫肌瘤,就有漏诊肌瘤的可能。
肌瘤退行性变、坏死:由于激素水平增高、机械性压迫及增大的肌瘤内血循环不良,可引起肌瘤玻璃样变、粘液变性、脂肪变性、退行性变甚至出血坏死,但以表现为出血坏死的红色变性较为多见。
肌瘤蒂扭转:可见于带蒂的浆膜下肌瘤。蒂扭转时,产妇出现急性腹痛和局部压痛。
PART 03
子宫肌瘤对妊娠的影响
流产、早产 自然流产的发生率为20%-30%,较无肌瘤者高2-3倍。除巨大肌瘤压迫外,早产率与一般妊娠无显著差异。
胎位异常、胎儿变形及宫内生长受限 由于肌瘤机械性阻碍,胎儿活动受限可引起胎位异常。此外,偶可因肌瘤的压迫而导致胎儿变形和宫内生长受限。
胎盘异常 肌瘤可使相邻部位蜕膜发育不良,影响孕卵着床而出现前置胎盘或胎盘早期剥离,分娩时胎盘粘连,以致不能自行排出。
产程延长 分娩过程中,肌瘤使子宫收缩功能失常,引起原发或继发性子宫收缩乏力,以致产程延长。
产后子宫出血 由于肌瘤的存在,妨碍子宫收缩,特别是存在着粘膜下子宫肌瘤时,产后出血量明显增多。
子宫扭转 子宫体部一侧如有肌瘤时,随妊娠宫颈软化有可能发生子宫扭转,产妇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严重者可能发生休克。
产褥感染。
PART 04
妊娠前子宫肌瘤的处理
肌瘤是否影响受孕,取决于肌瘤生长部位、大小及数目。
肌瘤患者不孕率约为22%-32%,以粘膜下肌瘤不孕率最高。
凡年龄40岁以下,以往有多次流产史或长期不孕者可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可望改善生育功能,并可预防妊娠后肌瘤发生的各种并发症,术后避孕半年即可怀孕。文献报道,肌瘤剔除术后妊娠率为56.3%,其中足月妊娠为77.6%,术后3年内妊娠占妊娠总数的75.9%。
PART 05
妊娠期子宫肌瘤的处理
因妊娠期血供丰富,肌瘤剔除时出血活跃,且止血困难;子宫肌瘤充血变软,边界不清,手术时亦难以辨识肌瘤的确切位置;有发生流产、早产的可能;产后肌瘤多逐渐缩小。所以,目前均不主张在妊娠期行肌瘤剔除术。
但是,如果肌瘤增长迅速,其存在已成为继续妊娠的障碍;肌瘤是既往多次流产的原因;肌瘤蒂扭转、肌瘤嵌顿或子宫扭转以致出现急性腹痛时。此外,如肌瘤红色变性,经保守治疗无效时,应考虑手术治疗。
PART 06
分娩方式选择
应根据肌瘤大小、部位及母儿情况而定。
子宫肌瘤小、不影响产程进展,可选择阴道分娩;子宫肌瘤位于子宫下段、子宫颈等位置,影响胎先露衔接和入盆,阻碍胎儿下降及娩出,应在足月后择期行剖宫产术。
而剖宫产术中是否同时行子宫肌瘤剥除术尚存争议。有文献表明,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剥除术与单纯剖宫产比较仅延长了手术时间,而术中失血量、术后恢复、产后出血、产后发热等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由于术者技术欠缺、医院输血急救条件差、不易暴露的肌瘤以及靠近子宫动静脉、输卵管间质部的大肌瘤、危重孕妇等因素,不主张在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