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术后康复锻炼比你想象的还要重要
骨折手术是治疗的第一步
术后康复也是骨折治愈过程关键一环,
回家之后如何进行康复锻炼
许多患者一头雾水
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
骨折术后居家康复小知识
早期康复的作用
01促进肿胀消退
由于组织出血,体液渗出,加以疼痛反射,造成的肌肉痉挛,静脉、淋巴回流障碍,导致局部肿胀,在骨折复位、固定的基础上,早期指导病人进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有助于血液循环,促进肿胀消退。
02减轻肌肉萎缩
骨折后,肢体长时间制动,必然引起肌肉的废用性萎缩和肌力下降。肌肉收缩训练能够改善血液循环和肌肉营养,促进肌肉的生理功能,预防废用性萎缩。
03 防止关节挛缩
康复治疗能够促进血肿及炎症渗出物的吸收,减轻关节内外组织的粘连。适当的关节运动能牵伸关节囊及韧带,改善关节的血液循环,促进滑液分泌,从而防止废用性关节挛缩。
04 促进骨折愈合
康复治疗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新生血管的成长。正确的功能锻炼,可保持骨折端的良好接触,产生正向应力刺激,促进骨折愈合。
05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骨折后康复分期及治疗方法
根据骨折后的愈合过程和临床实际,将骨折后康复分为三个阶段:
早期(愈合早期:3周内)
消除肿胀、缓解疼痛、促进骨折愈合。
1.抬高患肢,被动活动未固定的关节。
2.数天后主动进行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
3.手术创伤疼痛缓解之后即可开始练习骨折相邻两端关节,在安全范围内由小到大逐渐训练至最大范围,每天数次。
4.对靠近关节的稳定型骨折,早期行连续被动活动(CPM)。
中期(愈合期:3周-12周)
软化和牵伸挛缩的纤维组织、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增强肌力。
1.逐渐进行患肢肌力锻炼,可增加抗阻力锻炼,同时配合肌肉按摩。
2.受累关节进行各轴位的主动、被动活动直至活动范围正常。
3.可进行适当的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提高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
后期(愈合后期:12周后)
扩大关节各方向的活动范围、恢复肌力、增加肢体运动功能、重新训练肢体的协调性和灵巧性、促进生活和工作能力的最大程度恢复。
1.通过摆动练习、受累关节轴位运动、肢体重力作用与肌力协同作用运动各关节,同时注意患肢的本体感觉功能训练。
2.通过健肢助力、器材自助运动或关节功能牵引活动关节。
3.通过用橡胶、拉力器、弹簧进行抗阻练习以增强肌肉力量,恢复肌肉功能。
4.配合热敷、中药薰洗、红外线或超声波照射等物理治疗,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关节功能。
不同部位的康复训练
下 肢
[早期(1天至1周)]
被动活动:髋关节屈、伸、内旋外旋,膝关节的屈、伸,踝关节的屈、伸等;
主动活动:患肢及健肢足趾及踝关节背伸、跖屈、内外翻、旋转等主动活动,股四头肌、腘绳肌、髂腰肌等长收缩锻炼,训练量从每日3次,5~10min/次,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渐增加运动量,每次训练量以不引起肌肉过劳为度,即练习完后稍感肌肉酸痛,但休息后次日疼痛消失。
抬高患肢,保持患肢高于心脏水平。
尽量从病床上坐起,可给予斜卧位,并逐步增加卧位高度,延长斜卧位时间。
[ 中期(2-6周)]
平卧位在保护下直腿抬高训练;
平卧位或半卧位不负重下主动屈伸膝关节;
坐在床边主动屈伸小腿;
踝关节训练背屈与跖屈以维持在正常范围。
[后期(6周以后)]
强化关节活动度和肌力训练,改善关节稳定性。
逐步下地活动,从部分负重直至完全负重。
患肢本体感受训练,改善下肢活动的协调性。
上 肢
[早期(1天至1周)]
抬高患肢。
术后第一天开始患肢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等长收缩练习,肩、肘、腕及手指诸关节主、被动练习,各活动度在安全范围内训练至最大范围。
肩关节功能训练包括前屈、后伸、内收、外展等活动;
腕关节活动包括掌屈、背伸、桡偏、尺偏及环形旋绕等活动;
手部练习包括最大限度地握拳、伸指练习;
以及在手术医师及康复医师的指导、帮助下进行肘关节的主、被动屈伸活动;
鼓励患者多做,动作应轻柔缓慢,以促进血液循环,消肿止痛。
[ 中期(1-8周)]
除加强早期功能康复的内容外,还需渐进性抗阻力练习;
肩、肘、腕、手指诸关节各轴向主动或被动活动至正常。
[后期(8周以后)]
骨折愈合后应加强上述治疗,鼓励患者日常生活中无痛范围内使用患肢,使功能训练生活化,加快康复进程,如吃饭、梳头、系衣扣等。
注意
1、康复训练应结合具体骨折的部位、骨折情况、固定方式等情况,严格遵守手术医师的嘱托。定期复查,根据复查情况,制定进一步康复方案。
2、全身治疗与局部治疗相结合。
3、训练应循序渐进,不宜过度训练。
4、早期康复训练时,由健侧肢体辅助患侧肢体完成,或由家属辅助患者完成。
5、健肢同样需要一定的训练,如举哑铃、握力器训练等。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