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因你而美
(市委文明办供图)
古城冬日的早晨,室外还有些寒意,但从外地带孩子来西安看病的何先生,却有一股暖意在心间流淌。
近日,记者来到西安心羽家园采访时,常向阳一边登记前来寻求帮助的何先生的信息,告诉他娃出院以后就可以直接来住,吃穿住全都免费,一边鼓励他:“现在医学越来越发达了,只要及时治疗,白血病的治愈率很高,一定要有信心。”
常向阳是西安心羽家园的创办人,也是孩子们口中的“常妈妈”。家园一进门的小厅一角,几十面锦旗厚厚地叠挂在一起,这都是曾经受过家园帮助的患儿家庭送的。过去5年多时间,这个“家”已经无偿帮助了超过1200名身患胆道闭锁、白血病等疾病的孩子。
这里是外地患者在西安的“家”
西安心羽家园位于安定门里的一栋老居民楼里,马路对面就是西安市儿童医院。200平方米的房间,是众多外地来求医者在西安的“家”。
家园面积不大,却收拾得井井有条,一点也不显得逼仄。一进门,是一张长条桌和一圈椅子构成的小厅,这是大家晚上吃饭、看电视和聊天的地方。往里走是卧室,7张上下铺架子床摆在两边;最南边是厨房,孩子们的一日三餐由志愿者和家长一起动手准备,同时,这个厨房还共享给医院的其他患儿家庭免费使用。
带记者参观时,常向阳自嘲家园是东拼西凑而成的:消毒机是以前出院的患儿家长赠送的,楼下饭店捐了做饭的台子,床头柜是邻居搬家后留下的,存放药品的冰箱是陕建一建集团捐赠的,用来装饰墙面的儿童画是手巧的孩子们亲手画的,锅碗瓢盆、洗衣机等则是常向阳从自家搬来的……这里的每一样物品背后都有特别的故事。
家园是拼凑起来的,住在“家”里的人不固定。每到饭点,负责做饭的家长会给孩子们准备上一份营养均衡的餐点,然后用保温饭盒送到对面的西安市儿童医院。虽然大家来自五湖四海,操着不同口音,却因共同的“家”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成了相互鼓励、互帮互助,共同面对生活中困难的家人。
家园温暖的不只是一餐一饭,亦是困境中的爱心与守候、勉励与互助。如今,心羽志愿服务队也从刚开始的100多名志愿者,发展到如今的1000多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无微不至的暖心服务如同黑夜中一盏灯,点亮了患儿家庭心中的希望。
让异地求医的家庭感受到温暖
常向阳创建西安心羽家园的想法起源于一次对一名胆道闭锁患儿的救助活动。彼时的她从未想到,一次普通的救助活动,会改变她此后的人生轨迹,也改变了上千个来西安求医家庭的命运。
常向阳还清楚地记得,那是2017年7月,她在参加救助活动时,注意到医院的走廊有一位瘦小的老人,躺在一张薄薄的瓦楞纸板上,旁边还放着碗和两个馒头。出于关心,常向阳问她是从哪里来,怎么躺在这里。
老人说,自己是甘肃人,孙子患了白血病,儿子、儿媳在外地打工挣医疗费,孩子只能由她带着四处求医。“要是有办法,我也不会睡在这里。” 老人一边叹气一边絮叨,“钱要留着看病咧,能省一点是一点。”
这些话深深地刺痛了常向阳。从医院出来后,常向阳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下定决心要筹建一个能让外地困难患儿家庭免费吃住的地方。
在一起做公益的志愿者和朋友们的帮助下,常向阳在西安市儿童医院附近租下了一间民房,并添置了床、厨具等物品,给这里起名为“西安心羽家园”。租下房子的5天后,家园就迎来了第一个入住的患儿家庭,后来,常向阳在医院遇到的那位老人和孙子也入住了这里。
常向阳说,生活中总有一些家庭被不幸击中,而家园的存在,就是为了要让这些外地来西安求医的困难患儿家庭不那么孤单,在这座温暖的城市,总有一处地方为他们暂时遮蔽风雨。
少说大话 真做实事
热心肠传承自好家风
经常有人不理解常向阳一家放着轻松的日子不过,近乎砸锅卖铁地经营家园是图什么。每次遇到这样的问题,常向阳就会想起父亲过去常说的一句话:你只管做事就好,少说大话,真做实事。
常向阳的父亲退休前是民政系统的工作人员,热衷于各类公益活动,经常向困难群众捐款捐物。在这种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家风滋润下,常向阳打小就是热心肠,经常参加各类公益活动。
“父亲出门都是坐公交车。有一次我打出租车出门,父亲知道以后数落了我一顿,说我花钱大手大脚。他对自己‘抠’,做公益却从不含糊,每个月都会从退休工资中抽出几千元支持我经营家园,就连临终前还要特意嘱咐我,要将抚恤金全部捐给家园。”谈及父亲,常向阳眼眶发红,声音也哽咽起来。
旁边的人连忙递上纸巾,常向阳擦去眼泪,缓了一会才继续说道,父亲还在世时,每周都会去家园好几次,而且从不空手来,每次不是拎着水果牛奶就是带着孩子们爱吃的零食。如果常向阳回家,母亲一定会准备些东西让她带去家园,有时是几百个饺子,有时是一大锅鸡汤。
如今,这种乐于助人的好家风也传承到了下一辈人身上。“一次有个患儿急需输血,我们连忙征集了十来位志愿者献血,我的孩子也主动参与其中。”常向阳欣慰地说。
孩子康复回乡是她最开心的事
“去年以来,已经有125个家庭的孩子康复回乡了。”说到这里,常向阳脸上溢满了慈爱的笑容。孩子康复回乡,是她最开心的事。
“常姐,我们来了。”采访中,几位穿着志愿者服装的人抱着大包小包敲响了门。
“我们这次来是受我们党支部书记所托,给孩子们送点东西。”说这话的是西安大明宫现代发展家居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组织委员郝玉,这家企业已经连续资助家园多年。
“我们跟常姐沟通后发现家园很缺米面油和卫生纸等生活物资,这次特意带过来,还为锐锐的父亲带来了一万元的爱心捐款。”郝玉把爱心捐款递到患儿锐锐父亲手上,并叮嘱他先把治疗的费用交上,别耽误了孩子的治疗。
锐锐今年9岁,家住陕西延安。为了给患白血病的孩子治病,锐锐的父母不但花光了积蓄,还欠下了一屁股债。
“李雯老师捐给孩子的”“白依彤捐给孩子的”“千喜爹捐给孩子的”“‘清野诗经年’捐给孩子的”……近些日子,常向阳正积极地为锐锐筹措治疗费用,看到常向阳朋友圈筹款的信息后,大家纷纷伸出援手。一笔笔温暖的善款带给了锐锐的父亲希望和力量。
“特别感谢常姐和爱心企业、热心人士伸出的救援之手,托起了我们这个家庭,只要有希望,我们就不会放弃治疗。”锐锐的父亲——这位36岁的陕北汉子眼中噙满了感激的泪水。
“其实我就是爱管闲事,尤其见不得孩子们受苦受难。希望能够多帮助几个孩子,多让几个家庭回到他们真正的家,这辈子也算没白活!”常向阳说,“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企业和热心人士能够伸出援助之手,哪怕是一袋米、一袋面也好,都可以帮助家园走得更长久。也许,不经意间的一次善举,托举起的就是一个家庭的希望。”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郭旭 实习生 韩婧洁)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