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天地
4年前的春节,电影《流浪地球》上映,掀起热潮,令人记忆犹新。超过46亿的火爆票房,源自电影扑面的震撼与交心的真诚。虽然电影在幻想未来,但却让许多人体验到真实感与亲切感。
这其中,感触最深的,可能要数以拯救与探索为己任的航天人。
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强权争霸,强敌环伺,威胁着重获新生的中国。为保卫来之不易的和平,抢出民族复兴的时机,中央启动前所未有的恢弘计划,独立研制导弹、原子弹,发射人造地球卫星,以形成有效的战略威慑能力与进入空间能力,牵引提升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
这一计划,史称“两弹一星”。
作为发展导弹、火箭工业的主导力量,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于1956年10月8日正式成立,这一天后来被认定为中国航天事业创建的日子。
正如电影《流浪地球》中军人(刘培强、王磊等)、知识分子(老何、李一一)、工人(韩子昂、刘启)的组合,诞生于人民军队中的国防部五院,集结了身经百战的解放军将士,海外归来与本土培养的优秀科学家、工程师、高校学生以及全国的能工巧匠,上万人投入到航天事业的创建中来。
军人将人民军队政治过硬、纪律严明、艰苦奋斗等优良作风带入新队伍中,振奋组织动员力,保证工程执行力,同时将人民军队中“战前诸葛亮会”等军事民主方式与海归学者的学术民主相结合,营造创新环境。
无论是以钱学森和航天“四老”为代表的海归知识分子还是以谢光选为代表的“国产”知识分子,都具有直指国际前沿的战略眼光和对国内科技工业现实与发展潜力的深刻认识,从而制定最适合的技术路线并予以履行。
谢光选等人研讨东风二号导弹方案来自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则负责将科学家们的设计付诸实践。他们既是设计方案忠实的执行者,又是工艺革新勇敢的创造者。
在危急的局势下,这是保证庞大的系统工程全速开进的最科学的组合。
电影中,行星发动机是地球旅行的关键;在“两弹一星”中,导弹/火箭发动机也是重中之重。
发动机技术搞不定、方案不敲定,导弹、火箭总体方案就无法确定,具备战略威慑、进入空间能力的节点就会延误,这就是所谓的**“动力先行”**。
导弹发动机真实的火箭发动机比电影中的行星发动机还要“赛博朋克”,百转千回的管路和密密麻麻的喷注器等结构让人顿觉密集恐惧。在几年之内吃透其技术并独立发展新型号,难度可想而知。
在自行设计东风二号导弹发动机时,虽然还有苏联产品作为参照,但还是在焊接工艺上遇到了难题。国防部五院一分院材料研究室(今航天科技集团一院703所)专家周万盛通过改进焊接工艺,成功解决了问题,实现了发动机制造技术的一次创新。
导弹发动机试车当独立研制东风三号中程导弹使用的全新发动机时,彻底甩开洋拐棍的航天人遭遇了数不清的坎。其中最难对付的,就是发动机的高频不稳定燃烧问题。
高频不稳定燃烧会使发动机燃烧室发生机械破坏或融化烧毁。钱学森称高频不稳定燃烧是“魔鬼”,勉励大家必须降服这个魔鬼!
于是,一院副院长兼液体发动机研究所(今航天科技集团六院11所)所长任新民带领马作新、张贵田等年轻人负责设计攻关,周万盛等负责材料工艺技术研究,一院211厂以焊接技能大师陈际凤为代表的优秀工人负责产品制造,一场“降妖除魔”的会战打响了。
当时,国防部五院大多数设计人员都有军籍,其中,马作新在抗战时就参加革命,还曾留学苏联。这是一支典型的“三结合”队伍。
基于同一型发动机分别研制出东风三号中程导弹、东风四号中远程导弹、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一级四机并联发动机(左)和后两者的二级高空发动机(右),以利控制工程周期、成本和质量在黑暗中摸索,碰壁在所难免。一台台发动机被送上试车台,又在烧穿甚至爆燃中终结。但这支队伍从未退缩,也确实没有退路了。在研制冲刺阶段,陈际凤等焊接工人创造了通宵25天完成25台发动机的焊接任务的奇迹;211厂发动机装配车间的工人也争分夺秒,在简陋的防护条件下,对试车后的发动机进行分解,助科研人员分析原因……
经过几个方案的比较和上百次试车,终于确定了采用了隔板和液相分区的方案。当发动机喷射出强劲而稳定的火焰时,这支拨云见日的队伍沸腾了,欢呼声融入发动机轰鸣声,久久回荡在山谷。钱学森欣慰地说:“今天,标志着我国大型火箭发动机走向自由王国!”
1966年10月27日,东风二号甲核导弹热试验成功,“两弹”结合,将中国送入威慑纪元。同年12月,采用新型发动机和可贮存燃料的东风三号中程导弹首飞成功。
“两弹结合”热试验1970年1月,在东风三号中程导弹基础上研制的东风四号中远程导弹飞行试验成功,标志着中国已突破多级火箭等关键技术;4月24日,基于东风四号导弹研制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首飞,送东方红一号卫星上太空,中国进入空间时代。
1971年9月,更为强大的东风五号洲际导弹首飞基本成功。一个半月后,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随即,西方大国纷纷解除对我封锁,与我建交,为后来我国平等融入世界市场奠定基础。
跨越大洋的握手中国航天人,中国军工人,用自己的双手,将祖国从坠入战乱的“洛希极限”彻底推离,送上平安繁荣的航程。
而中国这支战略力量的崛起,也为制衡当时两极争霸的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为维护世界和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幸福,只能靠我们自己。当看到电影《流浪地球》中救援小分队在各自岗位上舍生忘死地拼搏,看到李一一奋力按下“点火”,我们也看到了自己。
航天人也是平凡人,只是为了保卫我们所珍爱的一切,承担起了不凡的使命。
不是我们偏爱宏大叙事,而是我们做的,本就是宏大的事。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