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因你而美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西安因你而美
省道德模范杨彩霞:善意诠释真诚热烈的爱
发布时间:2023-02-03     作者:   来源:西安文明网   分享到:

  1.jpg

一本本荣誉证书默默地“讲述”着杨彩霞的感人故事。(本组图片记者 翟小雪 摄)

“妈,过年好,儿子给您拜年了!”

“好着呢,妈和爸身体都好着咧,你也多保重,别老操心俺俩,好好工作,啥时候返回支疆岗位给妈说一声!”

1月22日,正月初一一早,75岁的杨彩霞就接到了远在河北的“儿子”张邑博的拜年电话,一通电话犹如一股暖流温暖着杨彩霞。“这儿子没白疼,每年都早早给我拜年!”杨彩霞高兴地说。

一场邂逅 一份长情

张邑博这个“儿子”,是杨彩霞用善举“牵”来的。

1984年10月,当时杨彩霞一家人住在竹笆市街大杂院。“一天,我带着孩子去西安市儿童医院看病,看见从河北高邑来西安的王淑琴带着1岁多的儿子张邑博也来看病。母子俩躺在走廊长椅上,孩子的身体不停地抽搐着,病得不轻。我上前打听,王淑琴说医院没床位了,收治不了,但孩子再不及时医治怕是性命难保。”

杨彩霞一听也急了,和爱人商量后,把母子俩接到了40平方米的家里。家里地方小住不下,其他人就挤到了位于小寨村的娘家暂住。每天凌晨四五点,两个妈妈带着两个孩子一起到医院排队挂号。一个半月后,张邑博的病好了,为了表达感激之情,王淑琴让孩子认杨彩霞夫妇为干爸干妈,随后带着孩子匆匆作别,回到河北,这一别就是20多年。

长大后的张邑博一直记着杨妈妈的恩情,刻苦努力,考取了天津大学的研究生。由于当年没留具体联系方式,多年间张邑博苦寻杨妈妈,2006年,在西安民警及媒体的帮助下,杨彩霞终于和“儿子”张邑博拨通了第一通电话。“没有杨妈妈就没有现在的我,我娘俩现在联系可多了,特别亲。”张邑博说。杨彩霞也骄傲地逢人便说:“我在河北还有个儿子呢,总挂念我。”杨彩霞乐于助人的事迹感动着四邻,她于1992年被评为西安市“五讲四美”先进个人。

120封孝老“家书”

很多人会认为,乐于助人的人,肯定是生活无忧。

但越了解杨彩霞的人,才越觉得这位命运多舛的女人身上散发的人性光辉,是那样熠熠生辉。

50多年前,家住当时小寨村的杨彩霞和卜天德结为夫妇。婚后不久,身为军人的卜天德不幸牺牲。

 2.jpg

杨彩霞家的家训。

面对突如其来的噩耗,当年只有19岁的杨彩霞悲痛万分,但决定独自一人默默承受。虽有孕在身,她还是和往常一样干家务、做农活,承担起照料公婆的重任。白天在地里工作,中午给公婆做饭,下午回家还要给身患肺气肿的婆婆洗衣洗脚,照料身体。

为了向公婆隐瞒丈夫牺牲的消息,杨彩霞编造了“善意的谎言”。白天和老人相处时,她假装开心地和老人聊天,每当谈论起牺牲的丈夫,怕老人多想,她也总是笑着回应,而晚上则把自己蒙在被子里失声痛哭。

为了“假戏真做”,杨彩霞每月以丈夫的身份给老人写两封信,同时邮寄30元钱,没钱了,就自己出去借。就这样,她一直坚持了5年,写了120封“家书”,直到公婆相继去世,两位老人也不知道儿子早已牺牲,未曾感受到丧子之痛。

公婆虽离世了,但杨彩霞对卜家的大爱却仍在延续。

卜天德的弟弟卜天星,也是一位军人,曾参加过中印反击战,在战场上受了伤,手指落下残疾。看着弟弟30多岁还没对象,在民政部门和亲人们的撮合下,怀着一颗爱心和些许复杂的心情,杨彩霞和卜天星走在了一起,婚后育有3个儿子。

不仅对自家公婆悉心照料,看到别家老人有难,杨彩霞也总是想伸把手。

在竹笆市街大杂院,孤寡老人耿志新瘫痪在床,无人照管,杨彩霞全家总动员主动照顾老人日常起居,这一干,就是五年。每天,她都为老人挑水、洗衣、做饭,沾了屎尿的裤子和床单,都是杨彩霞一遍一遍搓洗干净,尿布每天都要洗上二十几次。“干这些事,都是在工作间隙,为了节省时间,同事经常看见我跑步上下班。”在她的精心照料下,耿大伯直至去世身上都没生过褥疮,每天的衣服也总是干干净净的。

儿女双全的“幸福杨妈”

杨彩霞孝老,也爱小。他不仅在远方有个“儿子”,身边还有个“女儿”。

拿着提前在小卖部换好的钱,哪位乘客需要,杨彩霞就主动上前为乘客换投币用的零钱,同时维持上下车秩序,退休之后,杨彩霞常年在小寨附近的公交站当志愿者。

2012年秋,在一次值勤中,她看见一位智力有障碍的姑娘从公交车上下来。“这娃从韦曲上的车,说家在小寨附近,但她表达不清楚在哪儿,麻烦您帮她找找。”司机说着,把姑娘的手递到了杨彩霞手中。杨彩霞就领着姑娘到处转,走到小寨大厦家属院门口,姑娘不动了,可算是帮她找到了家。这次偶遇,让杨彩霞与28岁的姑娘张静结了缘。

张静虽然有低保,但因为智力缺陷,经常喝凉水,也不会洗衣服,家里也脏乱。“我家和她住的地方就隔300米,我放心不下她,老往她那里跑。给她烧点开水,送些饭菜,打扫卫生,讲讲生活常识。”张静家住三楼,有一次,下雨天,杨彩霞给她送饭时不小心从楼梯上摔了下来,把脚崴了,在家躺了三天。张静听说后带了6盒酸奶来看杨彩霞。“我问她哪来的酸奶,她说阿姨送的,我当时很感动,这事让我深深体会到,真情无价。”从第一次相见,杨彩霞便照顾了张静9年之久,直到2021年7月,张静的住处拆迁改造,便没了她的消息,而直至今日,杨彩霞依旧在寻找着这个她日夜思念的“女儿”。

杨彩霞的大儿子曾不幸患上肾炎综合征需要透析,杨彩霞便用三轮车拉着他往返于医院和家之间。2015年,医院为大儿子实施了换肾手术,由于换肾后只能少食多餐,否则可能引起全身肿胀,杨彩霞再次辛苦地一天做5顿饭,每天花两小时熬煮细细的米羹米糊。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大儿子身体渐渐好转,但杨彩霞却瘦了一圈。

为美好中国增添温暖底色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难的是一直做好事。

杨彩霞用行动将“难”变成“暖”,温暖着亲人邻里,温暖着古城大地。

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暴发后,作为一位70多岁的老人,杨彩霞第一时间挺身而出,主动加入到东小寨疫情防控监测点,风雪之中,她每天按时到岗,3个月零12天,无一天缺席,协助开展核酸检测、秩序维护等工作,在她的感召下,几个儿子及儿媳也多次从自家带来鸡蛋、桃酥、水果等,给志愿者、医护人员补充营养。

“爱党 爱国 孝道 敬老 爱老 诚信做人……”,在杨彩霞家饮水机旁的玻璃板下压着家训。“放在这个醒目的位置,就是希望家里人每天都能多看几眼,把家训牢记在心。”她说。

杨彩霞的荣誉证书及徽章铺满了沙发,2022年底,她又荣获陕西省第七届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是一种什么力量,支撑您做了这么多好事?”

面对记者的提问,杨彩霞说:“我以前的爱人为了国家牺牲,我做这些,只是继承他的遗愿,多做一点,让社会和谐一些,为我们国家更好更快发展,增添一抹温暖底色”。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拓玲 实习生 张乐昕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