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因你而美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西安因你而美
2022年三季度"中国好人榜"陕西候选人公示公告
发布时间:2022-08-03     作者:   来源:西安文明网   分享到:

       根据中国文明网“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有关要求,现对2022年三季度“中国好人榜”陕西省拟推荐的8名候选人予以公示。他们是,助人为乐类:曹金生、池彬锋;见义勇为类:程宝存、程建军;诚实守信类:乔彬彬;敬业奉献类:赵瑜、温伟;孝老爱亲类:田二女、秦花。

  广大干部群众对所推荐对象如有意见,可通过来电、来信等形式,向省委文明办反映。以单位名义反映情况的材料需加盖单位公章;以个人名义反映的,请使用真实姓名并提供具体联系方式。

  公示时间:2022年7月28日至8月1日

  受理处室:中共陕西省委文明办思想道德建设处

  传真电话:029-63905886

  邮箱:shanxihrb@163.com

  中共陕西省委文明办

  2022年7月28日

       2022年三季度中国好人候选人事迹(陕西)

图片1.png

  曹金生  基层民警利用业余时间帮助860余个走失家庭破镜重圆

  曹金生,男,1970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西安市公安局莲湖分局户政管理大队一级警长。他帮助寻找走失老人、小孩等860余名,成功解救多名被拐卖儿童,让濒临破碎的家庭获得团圆。荣获陕西好人、陕西省岗位学雷锋标兵、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全国平安之星荣誉称号。

  团聚的笑脸,是他坚持寻人的动力 

  世界上最温暖的路,是回家的路。九年来,曹金生在完成繁重的工作之余,他几乎牺牲了所有的休息和节假日时间,寻找到走失老人、小孩等860余名,让无数个支离破碎的家庭获得团圆。针对走失人员中存在被拐卖妇女儿童情况,他加入公安部打拐“团圆行动”,成功解救找到多名被拐儿童。一幕幕亲人含泪相认的瞬间,成为曹金生人生中最温暖的记忆之一。

  “曹警官寻人”已成为他服务三秦百姓的一张活名片,曹金生被媒体誉为“寻人一哥”,人民日报、陕西日报等媒体多次报道他助人为乐的事迹。多年来,曹金生还热衷于扶贫帮困、捐资助学,发动爱心企业为镇安山区捐助各类电器价值170余万元,为公安基层一线捐助抗疫物资等价值30余万元。他和团队自费资助山区学生11人,受助人群3万余人次。

  坚守初心,只要群众需要他就一直做下去 

  来寻求帮助的人越多,肩上的责任就越大。“每次接到求助,我比谁都急,因为早一分钟找到人,就能挽救一个家庭。”一患自闭症的男孩儿两次被拐走失,都是曹金生找回来的。孩子妈妈汪女士说:“我一个人带着孩子相依为命,他就是我的命根子,曹警官真是我的大恩人!”

  很多通过曹金生找到家人的群众要给他酬金,要请他吃饭,都被他婉言拒绝了,只是邀请他们加入他的寻人志愿者服务队,如今这支队伍已壮大到500多人。目前,曹金生与陕西广电融媒体等20余家媒体和公益团队达成合作,日渐扩大的“朋友圈”不断充实着爱心力量。

  西安一位87岁老人在三伏天走失了,曹金生带领20多位志愿者,在荒郊野外整整搜寻了一夜。第二天中午,终于找到了老人。面对群众的求助,他都会像对待亲人一样全心全力,一个电话赶到现场;很多个不眠之夜,他带领志愿者行走在寻人的大街小巷。九年来,曹金生落下了静脉曲张、颈椎病等一身毛病。有人问他,这么多年利用业余时间服务群众,苦不苦?他总是笑呵呵地说:“看到走失家庭团聚时的笑脸,再苦再累也值得。”

       曹金生总在以爱换爱,帮助别人团圆,但唯独遗憾的是,他远在山东的父母离世时,他都因为种种原因没能见上最后一面:“我觉得很对不起父母,但穿上警服就得对自己的职责义无反顾。只要群众有需要,寻人这个事我就会一直做下去。”曹金生说。

图片2.png

  程宝存、程建军  父子勇救落水老人用生命演绎人间真情

  程宝存(已故),男,1953年8月出生;程建军,男,1978年6月出生。二人为父子关系,系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武关镇梅庄村村民。2021年9月,父子两人协力救助落水老人田角林,父亲程宝存不幸被水冲走献出了宝贵生命。曾获“陕西好人”称号。

  奋不顾身,勇救落水老人 

  2021年9月,商洛市丹凤县连续十几天阴雨不断,天气刚刚晴朗,勤劳的程宝存、儿子程建军和儿媳姜琴在梅庄村武关河南岸坡上挖花生,突然听见毛白公路上有人大喊,“有人被水冲走了!”听到喊声,程宝存、儿子程建军发现河里一个人连同背篓在大水里拼命挣扎,父子二人连忙放下农具往河边跑,鞋袜顾不上脱就浑身蹚到水里救人,父子二人经过几番挣扎,终于将落水的田角林拖到岸边,没有想到这时意外突然发生,在水里的程宝存还没来得及上岸,被一波水浪冲走了,很快就被冲向深潭,儿子程建军疯了一样要去深潭救父亲被岸边上的人强行拽住,才避免了悲剧再一次发生。60多岁、身体刚强、硬朗的程宝存为抢救落水的田角林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胸怀炙热,真诚助人为乐 

  程宝存一生勤快,一副热心肠,居住在梅庄村移民点,组上的20余户群众大部分都在武关河南岸种有地,秋、麦二季收庄稼需要蹚过武关河,夏天尚可,冬天河水冰冷,就需要修桥。程宝存、程建军父子第一个倡议,带头修桥,并自己准备木料,扛到河边,组织大家修桥,方便过往群众出行。邻里谁家有个困难他总是第一个出现在现场,有一年夏收季节,邻居外出打工未能及时赶回来,家里老人身体不好,地里熟透的麦子收不回来,程宝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主动承担起田培军家的夏收任务,帮忙割完了邻居家的麦子,让田培军一家人非常感动。“多做好事,人要良心好”,这是程宝存健在时常说的一句口头禅,程宝存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都对他给予很高的评价。

  弘扬美德,传承良好家风 

       程建军从小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在无锡打工的日子里,一个四川籍民工家里发生火灾,他热心的为对方捐献了500元钱。还有一次捡到一个钱夹,里面有身份证和现金,多方联系到失主,分文不少送还给人家。疫情过后,程建军和爱人姜琴在家务种香菇,每天起早贪黑,好多时候忙到深夜,回到家后总是先来到老母亲床前,嘘寒问暖,担心母亲晚上睡觉用电热毯不安全,他就买来一个热水袋,每天晚上罐好热水放到母亲的脚头,让老母亲睡个安稳觉。他说下水救人这件事谁遇到都会去做的,只是自己的父亲不幸罹难,他心里很是过意不去,所以他更要好好善待母亲,让老人家颐养天年,在有生之年每天都能过得舒心。

 图片3.png

  乔彬彬  好支书带领乡亲创造甜蜜“柿”业

  乔彬彬,男,1987年3月生,陕西省富平县庄里镇杨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他以柿饼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身份不断宣传和销售柿饼,以“诚实守信”作为立身处事的基本原则,守信经营拓市场、信守承诺助群众。他带领群众发展产业,辐射超过20000人,为柿子产业呕心沥血;研制了柿饼无尘化晾晒普及全县推广,得到了行业的高度认可。

  毅然返乡创业,打拼甜蜜“柿”业 

  2006年毕业后,乔彬彬进入国企上班,并兼职做农产品电商,成为富平柿饼网络销售“先行者”,开启了富平柿饼网络销售的新模式。2012年他放弃了大城市的高薪工作,带着130万元全部身家返乡创业,挖掘富平柿饼产业优势,带领村民发家致富。他本着诚信立身、守信经营的原则,身体力行,塑造诚信文化、涵养诚信精神,在他的带领下,品牌越做越大,口碑越来越好。2020年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5500吨,参与柿子产业链从业人群超过20000人。

  重视食品安全,维护客户利益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乔彬彬严把质量关卫生关,以质量赢客户、以品牌引客商,企业成立多年从未发生过食品安全投诉事件。在注重产品的同时,他和企业坚持“诚信第一,质量至上,信守合约”宗旨,先后与20多家大型商超、平台达成合作。2021年农产品销售8500万元,荣获渭南市放心消费示范单位;他创立的品牌在2020年第二十七届杨凌农高会上荣获后稷奖,陕西省省长赵一德亲临现场品尝后给予了高度赞许。

  2017年富平柿饼滞销,农户受损失非常严重,他放弃了公司的利益,与农户达成销售柿饼的约定,让利柿饼加工户,帮助农户销售完所有的滞销柿饼,挽回农户损失合计约210万元,得到了群众认可。尤其是2021年,受疫情影响,富平柿饼销售受阻,他积极开拓新型营销渠道,帮助农户销售滞销柿饼1600万元,因为他对群众的承诺一次次都落到实处,每年合作的农户越来越多,来自老百姓的赞誉声也源源不断。

  诚信发展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自成为村里“当家人”之后,乔彬彬站位更高、思路更广、眼光更远,一个人富了不算富,群众富了才算富。他致富不忘众乡亲,在圆自己创业梦的同时,竭尽全力带领群众实现发家致富梦。

  他与云集“百县千品”项目合作,全国有2000万人浏览传播;与央视新闻联播主持人康辉等达人带货富平柿饼,短短数次销售突破1200万元,产业建团覆盖青年2238人。他与村集体经济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以托管经营、订单代加工、青年合伙人、产业分红等模式参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带动全县多个村集体经济发展;打造新农人创业孵化基地,自建柿子晾晒棚无偿提供给青年、农户、贫困户使用,直接带动农户超过500人,每年为贫困户210人产业分红,创收超过2200万元。

  大爱情怀,担当作为。乔彬彬用一颗炽热的共产党员的真心践行着一名基层干部的“中国梦”,坚守初心、不忘使命,勇立潮头、开拓创新,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乔彬彬曾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陕西省劳动模范”“陕西青年五四奖章”“陕西省乡村振兴好青年”“陕西好人”“陕西省职业农民领军人才”“农业部乡村振兴千人计划”等荣誉。

图片4.png

  赵瑜  坚守“育种报国”初心,扎根黄土地60载的小麦育种专家

  赵瑜,男,1935年7月生,陕西省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退休研究员,小麦育种专家。1959年从中国农业大学毕业后,主动请缨扎根地处偏僻的陕西省农业学校扶风豆村育种基地,坚持小麦育种研究至今。60多年来,先后培育出“武农132”“武农99”“武农113”等9个小麦品种,累计推广面积8800多万亩,遍及黄淮麦区,实现农民增收50亿元。曾荣获“陕西省科学大会奖”“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陕西省道德模范”“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陕西好人榜”等荣誉。

  牢记宗旨情系三农 

  这辈子,赵瑜就认准了一件事:从事小麦育种事业。

  为育种,他放弃了在外人看来非常好的机关工作,在偏僻的学校农场一待就是一辈子。他从零起步,在经费十分有限的情况下,潜心钻研半个多世纪,创出低投入高命中率的育种奇迹。在60亩试验田先后培育出9个小麦品种,并在甘肃兰州地区成功将春小麦改种成冬小麦,累计推广10余万亩。

  从甘肃永登到北京、西安,最后落脚在偏僻的豆村农场,他的人生轨迹中,一路的选择都指向小麦育种。怀揣“育种报国”的初心,大学毕业后,他先后放弃留京和陕西省农业厅工作的机会,主动请愿来到陕西省农业学校(现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工作。

  1965年春,扶风县豆村农场,除了几间破烂不堪的土房和草棚,就是大片远离村庄的黄土地,吃水需用卡车从几公里外的县城运,照明全靠煤油灯。不少人员叫苦连天,赵瑜却找到了用武之地。在之后的60多年里,赵瑜始终以一名普通党员的坚定信仰、一名科技工作者的执着信念、一身育种兴农的朴素情怀,一直坚守在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的豆村农场,田间地头、孤灯相伴,以自己的执着坚守为黄淮区域农业强“芯”,为农民增收添“力”。

  “甘肃永登是一片寒冷、干旱、贫瘠的土地,那里养育了我”,怀着对家乡的热爱和责任,2005年,赵瑜用了3年将“武农148”试验改种,每亩增产200公斤左右,结束了几千年来该地区只能种春小麦的历史。此后,他连续11年向乡亲们无偿提供“武农148”小麦原种3万多斤,并自费购买90万斤马铃薯良种在当地试种,使村民收入翻番。

  淡泊名利潜心育种 

  赵瑜60余年如一日,默默地驻守在远离城镇、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的农村育种基地,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甘于寂寞、乐于吃苦的高尚情怀,把毕生的精力和心血都投入到育种事业上。期间,学校领导多次动员他担任校领导,为了自己挚爱的育种事业,他婉言谢绝了。1996年到了退休年龄,为了能把育种事业坚持下去,多做贡献,他申请继续坚守在学校试验农场,继续工作至今。

  退休后的25年间,他培育的多个小麦品种中有4个通过审定。“武农986”越冬性好,秆硬抗倒,田间综合抗病性好,穗大粒多,亩产水平500-600公斤,2009年通过陕西省审定;“武农6号”矮秆抗倒,早熟、多抗、广适,2019年通过陕西省审定。“武农981”“武农988”大穗大粒优质高产品种,于2017年按照“特殊类型”品种,在黄淮麦区7个省进行了区域生产试验,这类试验是继袁隆平“抗盐碱特殊类型水稻品种试验”后全国第二例,2020年底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如今已经86岁高龄的赵瑜,依然矢志不渝、勤耕不息,步履蹒跚在农场试验地,谱写着“麦田的守望者”的感人事迹。

  治学严谨师德高尚 

  对于农场进行实践教学的师生,他无论多忙多累都要亲自带其到试验田里实地观察小麦生长发育规律,现场讲解小麦生长特点。对于从事小麦育种工作的青年教师,他毫无保留地传授多年积累的经验,其中副教授王稳江选育的小麦新品种“职院15”“职院171”于2020年通过审定。

       扎根黄土地的60多年里,赵瑜与农民为友,与麦田为伴,用执着与坚守,不断取得新突破。麦穗沉沉,他将“育种报国”的梦想写在了大地上。

图片5.png

  田二女  百余位留守老人的“好闺女”

  田二女,女,1964年9月生,陕西省神木市大保当镇小草湾村村民。

  从2009年开始,她先后照顾村里的20多位孤寡老人,为他们收拾屋子、清洗被褥等,逢年过节自掏腰包为他们置办年货,累计为本村和邻村的100多位留守老人义务理发。在家,她是有孝心的好媳妇,有爱心的好母亲、好妻子,用无微不至地爱呵护着家人;在外,她是孤寡老人的“好闺女”,用亲闺女般得体贴浇铸着孤寡老人的晚年生活。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媳、为人妻、为人母、为人邻的高贵品质,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不平凡的温情故事。

  孝心暖亲人 

  20岁时,田二女和同村杨福林结婚。当时,家里生活困难,她既要照顾年迈的婆婆和自己的两个孩子,还要照顾娘家的父母,非常辛苦。田二女的父亲患病,她三天两头要去照顾,还要带他四处看病,几乎花光了家里的全部积蓄。父亲生活不能自理后,她一直守在父亲身边。父亲离世后,81岁的婆婆全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她每天坚持为婆婆喂饭喂水、擦洗按摩、换洗衣物等,搀扶婆婆活动身体,精心照料直到婆婆离世。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田二女对待父母和公婆的孝心远近皆知。田二女的丈夫因常年在外打工,积劳成疾,也患上脑梗、癫痫等病,需要日夜照顾。在常人看来,照顾丈夫一人已是十分繁重的工作。但是,田二女还把患有脑血栓的母亲也接来家里,母亲想家的时候,就送回去住两天再接回来。她总说,她是女儿,照顾起来更方便。

  孝行感乡邻 

  压力大,长期操劳。2019年,田二女被诊断出右肺上叶腺癌,家人一直向她隐瞒了病情,直到2020年年初,无意中她整理家的时候看到自己的病历,才得知自己的病情,但她没有因此沮丧,反而更加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给她的考验。虽说家里的情况不是特别好,她非但没有申请救助,还经常帮助那些比她更困难的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和残疾人。

  88岁的贾班女弯腰驼背,生活不能自理,儿子、儿媳在外打工不能照料。田二女常给她洗衣做饭、理发等。64岁的高粉琴患有高血压,行动不便,儿女因工作不在身边,田二女常抽空陪老人聊聊村里村外的事,缓解老人的寂寞。老党员刘怀玉和妻子苏翠莲患有脑梗、高血压、糖尿病,儿子、儿媳也是残疾人。田二女经常给两位老人收拾屋子、清洗被褥。每次去,两位老人拉着田二女的手,想让她多待一会儿。每当这时,田二女欣慰地说,“能为别人提供帮助,让别人需要自己,就是最大的幸福”。

  善行显大爱 

  2015年,田二女去内蒙古乌审旗图克镇化工厂看望儿子,在街上遇到一位老人和小孩被车撞倒,肇事车辆逃逸,老人昏迷不醒,孩子嚎哭不止,她二话没说上去为两人止血,并拨打120,随后又联系到他们的家人。

  2017年,田二女被评为“大保当好人”,她用3000元奖金给村里的10位老人置办了年货。田二女重点照顾对象不但有小草湾村的多位老人,还有邻村的部分残疾人和老年人。

  如今,田二女的身体大不如前,子女劝她歇一歇。但她一如既往地走家串户,每月定期上门为60岁以上的老人和留守儿童理发、料理家务,一如既往地孝敬村里和邻村的孤寡老人,践行着人间孝道。她说:“老人们现在习惯了由我照顾,他们离不开我,只要我还能动,就会一直做他们的贴心‘小棉袄’”。

  13年践行孝道,行孝乡里,田二女用实际行动感染着周围的人,她也成了名副其实的“孝星”。在田二女家中摆满了锦旗、匾额、奖杯等,最让她欣慰的是,在她的带动下,村里形成了孝敬老人、信守孝道的好风气。

       田二女曾获“陕西好人”“榆林好人”“神木市慈善协会突出贡献奖”等荣誉。

图片6.png

  温伟  自主创新打破国际技术垄断的金牌工匠

  温伟,男,1974年10月生,中共党员,中核陕西铀浓缩有限公司控制系统与装置修理工高级技师。十多年来,温伟共参与科研技改项目40余项,其中做为主要完成人的项目共23项,4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奖章,大部分科研成果已应用在国家重点建设工程中,部分科研成果已产品化,完全替代外方核心自控技术,一举打破自控系统设备及备件长期完全依赖于从外方进口的限制。曾获陕铀公司优秀青年突击手、双文明职工、陕西国防科技工业十大杰出青年、中核集团公司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等称号,2017年获得国务院政府津贴,2021年获得“三秦工匠”“陕西省首席技师”“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科研创新  屡建佳绩   

  2006年初,为解决主工艺信息显示系统技术落后、老化严重等问题,陕铀公司决定实施国产化改造。温伟克服原系统核心技术资料和专业翻译缺乏、接口信息与国际通用技术不兼容等困难,用逐点测量的方法对千余个输入信号进行分析记录,确定设计方案,自主研发全部控制软件和专用接口电路。“离心工厂主工艺参数测量系统实现研究”项目获2006年中核集团科学技术三等奖。

  带徒传艺  不懈追求 

  2017年11月经陕西省人社厅、财政厅专家评审研究,省级温伟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获得批准,做为领衔人,温伟同志始终坚持公司提出的“以科研带动项目,以项目带动发展”的指导方针,通过带高徒传绝技,开展一系列铀浓缩生产的科研、技改,培训等实践活动,培养人才,选拔人才,锻炼人才,温伟毫无保留地传授专业技能和技术技巧给年轻同志,言传身教带出了一批年轻的技术骨干,为培养自控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使工作室成为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摇篮。

  工程建设  再塑辉煌 

  2013年至2018年间, 由中核集团完全自主研发建造的我国新一代铀浓缩离心机大型商用示范工程中,温伟同志负责转速监测系统的调试及机组启动的配合工作。作为自控系统调试组负责人,温伟同志以身作则,处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遇到主机转速系统因干扰问题,产生装架外侧频率测量不准、不稳,测量频率数值偏大,而装架内侧频率测量较稳定的现象,温伟同志积极组织排查了同步系统测量原理、变频器辐射干扰、串电缆接触及接地等问题,通过多项试验找到了问题的症结,顺利完成了调试。

       温伟同志始终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坚韧不拔的毅力、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懈追求,为铀浓缩生产自控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科研技改做出了突出贡献,是中核陕西铀浓缩有限公司涌现出的优秀技能人才代表。

图片7.png

  秦花  好媳妇用爱和坚守唤醒植物人丈夫

  秦花,女,1984年11月生,陕西省旬阳市神河镇湾寺村村民。2015年的一场意外,让秦花的丈夫何皆波成了植物人,医院专家说何皆波醒来的可能性很小,劝秦花放弃。但秦花一直坚持守在丈夫身边,用7个多月的悉心照顾终于将丈夫唤醒。何皆波后续的康复治疗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欠下40万元高额债务,为此,秦花也无怨无悔,坚持为丈夫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始终用真情守护着家庭。2020年,秦花荣登“陕西好人榜”。

  一场噩耗,击碎了这个平静而幸福的家 

  2004年春天,秦花与丈夫何皆波结婚,2005年两人喜得一子,夫妻俩带着孩子和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是一个和睦幸福的大家庭。

  这种平静的生活在2015年5月12日被彻底击碎。这一天,医院突然打来电话说何皆波受了重伤有生命危险,并很有可能成为植物人。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秦花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让他醒过来。

  欠债40万,守护奇迹的出现 

  有勇气就会有奇迹。守护在病床前的7个月,秦花每天帮丈夫翻身、擦身体10余次,按摩至少4个小时,一有空就给丈夫讲他们过去的事情,给他听音乐,讲笑话,讲孩子在家的学习和生活……

  2015年12月4日晚上,秦花正在给丈夫分享生活里的趣事,讲完看到丈夫嘴角抽动了两下,秦花见状激动地在病床边反复呼唤丈夫的名字。经过医生的检查,丈夫确实有苏醒的迹象,医生听了事情的始末也连连惊叹:奇迹出现真的是因为爱的守候啊。

  丈夫苏醒过来后秦花特别开心,更加坚定地相信丈夫一定会早日康复,便想尽一切办法让丈夫得到更好更有效的治疗。

  于是,2015年5月23日,她将丈夫转进西安脑病专科医院,接受药物、针灸的综合治疗。这一住就是3年,家里为此欠下40万元的高额债务,可秦花还是坚持不放弃治疗。

  坚定信念,守护着这个有爱的家 

  “我的丈夫是一个很有上进心、有责任心的好丈夫,为了让家人过上好日子,他吃苦耐劳,对我也是百般地好。”直至今天,无论再苦再累,秦花都没有一点怨言。“只要这个人还在,我就会一直爱他,我要守护着这个家。”秦花热泪盈眶地说。看到丈夫身体状况越来越好,秦花也想找点事情干。经村支部介绍,秦花申请了湾寺村保洁绿化员的公益岗位,1年下来能挣5000多元贴补家用。她工作很认真,负责清扫的路段永远都是干干净净的。

       现在的何皆波,不但苏醒过来有了知觉,还能说出一些简单的指令,可以打手势,也能听懂别人对他说的话。“你不能走路我当你的腿,你不能说话我当你的嘴。”这是秦花时常对丈夫说的一句话,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图片8.png

  池彬锋  好医生长期开展义诊倾力帮助困难患者

  池彬锋,男,1977年12月出生,陕西省旬邑县博仁医院院长。他组织全院职工开展救助白血病患儿,为环卫工人免费发放体检卡,慰问消防官兵,开展下乡义诊等爱心志愿服务活动,积极为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防疫物资极度匮乏,他为旬邑县疫情指挥部筹集到价值2万余元的医疗物资。

  出身贫寒,敢于追梦,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走进素有渭北“西双版纳”之称的大美旬邑,每当提起池彬锋这个名字,人们总会为他竖起大拇指,这不是因为他是旬邑首家民营医院的院长,而是他的善行义举遍布了旬邑的角角落落,深深感动着每个旬邑人。

  池彬锋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小时候,由于家里条件不好,为了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高中毕业后,他就放弃了继续求学的机会,踏上了打工创业之路。在这之后的七八年间,他从技工学徒到酒店后厨洗菜员到旅行社导游再到连锁酒店经理,尽管干了很多工作,尝尽了各种辛酸,但他没有放弃学习,创业的梦想。尝试过各种行业各种工作后,他始终觉得学习是唯一的出路。他通过不断的求学深造,自考完成了临床医学大专学业的学习。2001年、2005年,池彬锋先后被聘任为云南省富民县捷莉亚医院后勤主任、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民望医院任副院长。2012年,他创办了旬邑县博仁医院,经过几年的努力,医院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旬邑县优秀民营医院。他本人也先后荣获旬邑县“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优秀卫生管理人才”等殊荣。

  奉献爱心救助白血病患儿 

  办院以来,池彬锋始终秉承“以人为本、全心服务、扎根社会、回报群众”的发展理念,积极投身公益事业,经常组织开展下乡义诊、积极参加捐资助学、扶困帮贫等社会公益活动,累计开展下乡义务诊治活动1600余次,诊治病人13.5万人次,为旬邑县县贫困群众减免医疗费28.74万元;累计捐资助学15万元。

  2016年3月,旬邑县太村镇南宫村王宇轩小朋友被确诊白血病,需要巨额的治疗费用。当他得知这一情况后,池彬锋迅速组织全院职工募捐,为王宇轩小朋友筹得资金8000余元,连夜送往王宇轩家长手中,解决了王宇轩家的燃眉之急,并亲自将王宇轩送到上级医院,并和小朋友的家长一起确定诊疗方案,全程陪同直至手术结束,鼓励他们一家其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帮助照顾他们的生活,奉献了最温暖的爱心。

  扶贫帮困助力脱贫攻坚 

  国家扶贫政策开展以来,党政机关领导干部职工高度重视,作为民营医院的带头人,池彬锋脑子里也始终装着贫困群众。2016年10月的一天,池彬锋在回家的路上,偶然遇见残疾生病的崔某。当时,崔某正蜷缩着身体伏在路边,痛苦难忍。池彬锋见状,立即停下车,上前询问情况。当他得知崔某因病无钱医治硬撑着无法回到家里时,池彬锋见此情景,他两眼立马湿润了。他不顾患者身上的污浊,将其扶到自己车上。那天,他没有回家看望家人,而是将患者送到了自己的医院,召集医生护士,免费为崔某进行诊疗护理。当他得知崔某因残疾无法下地劳动,且求职困难后,就决定为其安排住处和一份保洁工作。崔某病愈后,感激的握着池彬锋的手说:“你真是一个大好人,,谢谢你救了我”池彬锋说:“叔,您过奖了,我就是一个医生,应该做的。”

  事后,他的朋友曾对他说,你真有胆量,不怕是个碰瓷的,反讹你一把?池彬锋说,看他病的那个样子,在我眼里就是一个病人,没想那么多,我相信世上好人多。说完,池彬锋就满意的笑了。崔某在博仁医院工作期间,他按时按期发放工资,保障了崔某正常的生活开支,也让其顺利脱了贫。

  不忘乡梓回报社会  

  池彬锋虽然靠自己的努力打拼早已摆脱幼时的贫寒,但他的人生中也得到过很多人的关怀和帮助。他说,自己能做的就是心怀感恩,回报社会。

  2017年4月,池彬锋组织开展了“关爱城市美容师”健康行动,为旬邑县300多名环卫工人发放了价值15.6万元的爱心体检卡390份,爱心保温杯390个,让真情温暖了城市美容师,架起了互帮互助的连心桥。

  2017年7月,在“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池彬锋组织医院12名专业技术人员,带着价值1.5万元的慰问品、慰问金,看望值守在工作一线的消防官兵,送去了节日的祝福和夏日的清凉,并为36名官兵免费做了身体检查,军民手挽手,鱼水情深远。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池彬锋率先向旬邑工商联捐款1万元。在全国医疗物资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他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向旬邑县卫健委筹集医疗物资,累计捐赠N90口罩200个,外科口罩400个,医用洗手液4瓶,累计价值5000多元;县融媒体中心捐赠N90口罩50个,外科口罩200个,医用洗手液3瓶,价值700多元;向县国税局捐赠N90口罩50个,外科口罩200个,医用洗手液3瓶,价值1700多元。

  2021年10月,旬邑遭受暴雨灾害,导致房倒桥断路毁,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了极大地阻碍。池彬锋忧心忡忡,为了让道路交通、生产生活尽快恢复正常。他率先向旬邑县工商联捐款一万元用于防汛救灾,随即将募集到的2000元一并交给了工商联。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