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万象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星空万象
探索宇宙 找到更好的“量天尺”
发布时间:2022-07-14  作者:  来源:科技日报  分享到:
视觉中国供图
晴朗无月的夜晚,当我们仰望星空,一定会被一条广袤深邃、绚丽神秘的光带所吸引,这就是太阳系的家园——银河系。
自1785年赫歇尔首次提出银河系是一个扁平的盘状结构以来,有关银河系旋臂结构的研究已有200年历史,但直到20世纪末,人类也只能精准测定300光年内的天体的距离,而且越远的恒星受到尘埃和气体的遮挡就越严重。因此有关银河系旋臂的数目、位置和形态等问题,200多年来一直存在很大争议。
“在大质量恒星形成时,会发射一种射电波段的宇宙激光,这就是‘脉泽’。它可以穿透气体和尘埃。而且脉泽的信号很强,以至于离我们非常遥远,也可以被观测到。”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项目组发现了甲醇脉泽是定位银河系旋臂极好的“灯塔”,只要测定它们的距离,就可以描绘出旋臂。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项目组提出,用世界上分辨率最高的望远镜——由横跨美国的10台口径25米的射电望远镜组成的甚长基线干涉阵(VLBA),测量甲醇脉泽的距离和运动,就可以研究银河系旋臂结构和运动学性质这一开创性的学术观点。
通过一年内5次测量,项目组精准测定了银河系英仙臂的距离,测量精度比当时的依巴谷卫星提高了两个数量级,彻底解决了关于英仙臂距离的长期争论;2006—2016年,项目组首次精确描绘了太阳附近的旋臂结构,发现了银河系新旋臂——本地臂,彻底排除天文界长期以来认为太阳不在旋臂上的观点,也标志着直接测量银河系旋臂结构变为现实。
11月3日,“基于高精度脉泽天体测量的银河系旋臂结构研究”项目荣获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记者付丽丽 何亮)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