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因你而美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西安因你而美
闪耀三秦大地的“科技之星”——致敬2022年“陕西最美科技工作者”
发布时间:2022-06-22     作者:   来源:西安文明网   分享到:

1.jpg

  5月25日,陕西省“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场活动现场,2022年“陕西最美科技工作者”代表上台领奖。 

  他们长期奋战在科研一线,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他们扎根基层,坚持服务社会,为推进乡村振兴、护佑人民健康、提升公众科学素质作出了突出贡献;

  他们面向经济主战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陕西实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

  4月下旬以来,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科技厅、省科协等单位联合开展了“寻找陕西最美科技工作者”活动,共评选出田泽、刘涛、张首刚、陈建峰等52位2022年“陕西最美科技工作者”。这些一线科技工作者的优秀代表,矢志科技报国,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展现了陕西科技工作者的良好精神风貌。

  心怀“国之大者” 矢志科技报国

  18年前从法国学成归国后,他从北京只身来到陕西,一切从零开始,创建量子频标研究团队,在陕西开辟了原子钟及其应用研究领域;

  他带领团队在时间频率领域,突破多项关键技术,自主研发系列核心设备,为我国时间频率研究水平和服务能力整体跻身国际前列作出重大贡献,擦亮了“北京时间,源自陕西”的科技名片……

  他就是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主任、首席科学家张首刚。

  高精度时间频率是国家战略资源,事关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张首刚带领团队攻关10年,研发出国际首款性能领先的光抽运小铯钟产品,打破了国外垄断,实现了国家标准时间自主可控,综合性能跃居国际前三,目前已装备于国家标准时间、北斗、5G、电力等系统,多台小铯钟数据2021年起陆续在国际原子时计算中取得权重。

  “我将带队研制建设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高精度时间频率实验系统’、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建设完善网络授时系统,实现与现有的‘长短波授时系统’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融合,构建天地一体、立体交叉的弹性国家授时系统,更好支撑国家利益的空间拓展和国家高质量发展。”张首刚说。

  与张首刚一样,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首席技术专家、航空工业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总工程师田泽,心系国家战略安全,带领团队长期奋战在科研一线,在航空芯片领域开展技术攻关,着力解决航空装备自主发展遇到的难题。

  15年来,田泽紧密结合装备发展和微电子技术进步,围绕航空领域系列核心芯片自主保障的战略需求,与航空装备研制单位同步开展核心芯片研制,先后主持各类重大科研项目30余项,33款芯片已定型并批量应用在多型重大装备及C919中,41款芯片处于定型阶段。

  田泽和他的团队建立了完整的芯片研制流程、方法、标准及过程质量管控体系,探索航空领域核心芯片谱系化、小型化、统型研制与管理方法,为新一代航空装备的自主发展奠定了基础。“科技工作者要甘坐冷板凳,聚焦航空装备自主发展,加强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为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田泽说。

  我国混合信号集成电路领域的专家和学术带头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杨银堂教授研制的CCD模拟前端处理器是当前国内外集成度最高、成像效果最好的航天CCD相机集成电路;聚焦国家海洋发展战略,西北工业大学宋保维教授长期从事水下航行器关键技术攻关和装备研制,创造性提出并成功研制“翼身融合水下滑翔机”;航天六院十一所研究员秦红强10余年来扎根一线,先后参与了新一代运载火箭用YF-100发动机、重型运载火箭用50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等研制工作;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二○二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董文祥投身国防科研和装备建设30多年来,坚守初心使命,为国防装备与技术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些科技工作者心怀“国之大者”,践行着科技报国的铿锵誓言,生动诠释了科学家精神的真谛。

  扎根基层一线 坚守为民初心

  5月17日至18日,在平利县老县镇的茶山上,县茶叶和绞股蓝发展中心研究员刘涛连续两天开展防虫技术集中培训,受到了当地茶农和茶企的欢迎。

  自1984年毕业来到平利县后,刘涛便决心用自己的一技之长,通过科技引领,带领当地群众致富。

  30余年来,刘涛先后开展了引进无性系茶树良种建园试验示范、快速成园技术集成与示范等项目研发工作,特别是快速成园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通过实施动态精细化管理,实现了“头年种、二年管、三年产、四年能丰产”的新型种植模式,使茶园提早投产1年至2年,亩产值提高1000元以上。

  2020年开始,刘涛又以老县镇蒋家坪村为核心制定了当地茶产业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项目实施方案,规划和指导蒋家坪村老茶园改造提升、新茶园建设等项目,为蒋家坪村“两山论”示范基地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片叶子富裕一方百姓。我将继续做好技术攻关与推广,加大茶叶技术人员和茶农培训力度,助力平利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百姓增收致富。”刘涛说。

  胸怀祖国,服务民生。在护佑人民健康的战线上,陕西也有一批科技工作者,用医者仁心坚守为民初心。

  陕西省人民医院院长宋张骏致力于乳腺肿瘤早期筛查、临床、科研及教学等工作近30年,是国内知名乳腺疾病诊疗专家。他围绕全球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最高的乳腺癌开展了大量开创性工作,取得省内新技术首例等多项成果。

  2005年,宋张骏牵头创建了乳腺疾病诊疗中心,现已发展成为陕西省规模最大的“一条龙”式乳腺疾病诊治单位,年收治患者人数、年手术量、早期乳腺癌诊断率等指标均排在全省前列。在肩负行政管理职责的同时,宋张骏坚持出诊,在一线为患者服务。

  作为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农村妇女乳腺癌检查项目”陕西省项目办主任及省级专家技术指导组组长,10余年来,宋张骏带领团队累计完成乳腺癌筛查50余万人次,为中国乳腺癌筛查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资料。宋张骏还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触诊阴性乳腺肿瘤综合诊疗研究”,为提高我国早期乳腺癌诊断率作出了突出贡献。

  “我将传承伟大抗疫精神,恪守救死扶伤的医者初心,以护佑人民健康为己任,以实际行动弘扬科学家精神,做技术创新的探索者、科学普及的实践者、百姓健康的守护者。”宋张骏说。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助力创新驱动发展

  面向经济主战场,陕西涌现出一批优秀科技工作者,他们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全省实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2007年6月留学回国后,陈建峰作为西安天和防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和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教授,15年来深入科研和产业一线,积极推动校企成果转化,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着力量。

  2009年开始,陈建峰在公司筹建海洋工程装备研发中心,积极组织开发海洋装备领域重要产品——“抛弃式温盐深探测系统”。经过近10年的不懈努力,陈建峰带领团队攻克了包括传感器、原材料、远距离超细导线高速率通信等多项关键工艺和技术,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

  目前,公司具备了年产1万只“抛弃式温盐深探测系统”产品的生产能力,极大满足了国内用户的需求。近年来该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已经在我国海洋监测、维权、科考任务中得到广泛使用。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我将借助企业平台,加强‘产学研用’资源整合,积极融入秦创原建设,发挥自身在科研、生产、教学一线的经验和优势,为行业创造更多的增长点,为企业和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陈建峰说。

2.jpg

 范代娣在实验室工作(资料照片)

  西北大学化工学院院长范代娣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重组胶原蛋白及人参皂苷生物制造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工程化、产品化等层面的研究,尤其在重组胶原蛋白制造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针对动物胶原蛋白存在病毒感染风险及免疫原性问题,范代娣在国际上首次发明了与人胶原蛋白免疫原性及功效相当的、可用于临床的重组类人胶原蛋白品种,并建成我国首套自主生产线,填补了国内外无病毒隐患的低免疫原化的胶原蛋白的空白。

  同时,范代娣发明了可复美、可预等胶原蛋白新型医用敷料生产技术并建成生产线31条,为减少患者对激素类药物的依赖提供了治疗新途径。

  范代娣是将重组胶原蛋白产业化并用于医疗器械行业、实现医学应用的开拓者,她作为专家组成员制定了我国医疗器械“重组胶原蛋白命名指导原则”和 “重组胶原蛋白标准”。目前,范代娣依托其技术成果已孵化了4家高新技术企业,医用产品在国内上千家医院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作为科技工作者,要把爱国情怀和民族使命融于科研工作中。我将以国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为导向,脚踏实地做好每一项科研工作,攻坚克难、不断创新,为人民的美好生活和服务社会贡献力量。”范代娣说。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