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天地
子弹是否能够准确命中目标,这就取决于枪手的瞄准水平了,但如果目标连看都看不见,又该如何瞄准呢?
这对于现代科技来讲,其实也不算什么事。就拿导弹来说吧,它之所以能够准确命中目标依靠的是现代化的制导系统,而导弹制导系统又由导引系统和控制系统两部分所组成,制导系统会测量目标的各项参数,并对测量所得的参数进行分析,计算出理论飞行路线,然后再将导弹的实际飞行路线与理论飞行路线进行对比,生成指令并传输给导弹,导弹在接收到指令后会调整自己的发动机推力和偏转角度,以保证最终能够准确命中目标。而导引系统与导弹之间的联系就是依靠电磁波来实现的。
讲到这里,你应该已经注意到一个问题了,那就是导弹的瞄准方法似乎无法用在鱼雷的身上,因为电磁波是无法在水中有效传播的,那么鱼雷又是如何找到目标的呢?
其实早期的鱼雷就是靠眼睛来瞄准的。鱼雷在水中运行,所受的阻力是非常大的,所以从鱼雷诞生的那天起,它就拥有自己的动力系统,即便如此,它依旧跑不了多远。为什么呢?因为最早的鱼雷动力系统是利用压缩空气的冷动力引擎,不用多言也知道这东西是跑不了多远的,虽然不久之后鱼雷就撞上了热动力引擎,但航行距离也并没有发生质的飞跃。
早期鱼雷的热动力引擎基本上就是个内燃机,依靠燃料和空气混合燃烧产生动力。
这个东西应该挺有劲儿的呀,为什么还是跑不了太远呢?因为水中没有空气,所以燃料和空气都是鱼雷自备,如此鱼雷中就要配备两个储藏室,一个储存空气,一个储存燃料。很明显,鱼雷跑得有多远就取决于它能够携带多少空气和燃料,而要增加空气和燃料的携带量就必须要增大鱼雷的体积,于是一个新问题又出现了,这么大的一个鱼雷,要是威力不够就太不划算了,所以又要增加炸药的携带量,这样一来二去,鱼雷的体积可就失控了。所以在保证鱼雷体积合理的情况下,早期的热动力鱼雷最多也就能航行3公里。
在3公里的范围内的确不需要什么高科技的制导系统,只要瞄准好,把鱼雷直线打过去就可以了。
鱼雷这种东西在海战中的威力实在太大了,所以人类一直都没有停止对于鱼雷的改进,随着科技的进步,很快鱼雷的动力系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并开始向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一种是电动鱼雷,顾名思义就是使用电动机来替代传统的内燃机。另一种则是在传统热动力鱼雷上的改进,把鱼雷中携带的空气换成纯氧,这样一下子就节省了大部分的空间,鱼雷的航距也就上来了,不过将一堆纯氧鱼雷装在舰艇上是有很大风险的,所以只有二战时期的日本这样干了,美军也的确因此在太平洋战场上吃了不少苦头,可见这种改进后的热动力鱼雷还是颇具威力的。
现在所使用的鱼类也是上述这两个路子,只不过不再使用纯氧,而是采用一种更为安全的燃料。
现代鱼雷的航距早已今非昔比,动辄就可以打出去数十公里,所以再靠眼睛来瞄准肯定是不行了,那么怎么办呢?你一定想不到,那就是给鱼雷栓根线。是啊,谁能想到,这种高大上的海中导弹竟然是有线制导的,一枚鱼雷打出去20公里,后面就跟着一根20公里的导线,而舰艇上的制导系统就是通过这根导线来给鱼雷传输指令、调整方向的。
鱼雷必须要栓这么一根线吗?就不能做成自动跟踪制导的吗?
这比较困难,以前其实早就尝试过,不仅命中率堪忧,还时常发生乌龙事件。因为鱼雷的体积有限,所以上面可以搭载的信号接收装置是比较小的,因此极易受到干扰。虽然远距离自动制导难以实现,但近距离自动制导还是有发展空间的。现代所使用的一些鱼雷就是采用了远距离线导和近距离自导相结合的方式,鱼雷最初打出去的时候是依靠导线进行制导的,而到了目标一定范围之内便开始自动制导,而自动制导所采用的技术主要有两类,一类就是通过感知敌舰发出的声呐信号来实现自导,另一类则是通过感知敌舰的尾流来实现自导。包含了如此多的高科技,最终却是为了要与敌舰同归于尽,想想也是挺可惜的。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