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西安城墙的修筑、改造与维修(下)
发布时间:2022-05-30     作者:   来源:学习强国西安学习平台   分享到:

清朝时,西安城墙基本已经定型,其规模没有改变。有清一朝,陕西先后对西安城墙进行了12次补修,但主要是对墙体进行维修和加固。补修时,沿旧墙底先围石后灌浆,然后用黄土逐层夯打,筑到城顶则用一层黄土、二层灰土夯实,最后夯平,铺砌青砖,并对整个城墙外壁加厚砖面,城墙内壁每隔40—60米用青砖砌筑一道排水槽,排除顶面雨水,对古城墙的长期保护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清代的维修主要有以下几次,顺治六年(1649年)“满城”的修建是其中最大的标志性工程。

顺治六年,以原西安北城墙与东城墙为基准,由钟楼沿今北大街的东边到北门东,再由钟楼沿今东大街的南边到东门外,各自另修了一条城墙,把占城内四分之一多的这个区域,划作满人驻防城,通称“满城”。以明秦王府城作为满族官军跑马演武的校场。原长乐门包在城内作为东门,以钟楼门洞为西南门,并在钟楼以北新修了西华门、新城门,钟楼以东修了端履门等几处城门。于是形成了清代西安府城的基本格局。满城连同这几处城门均在西安辛亥革命中被毁,目前仅留西华门、端履门地名而已,新城门当在今北大街与后宰门街交会处。

此后在顺治十三年(1656年)、康熙元年(1662年)、乾隆二年(1737年)、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也修过几次。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为了加强西安的防务,在满城的东南紧连着满城重新圈定了一处所谓的“南城”,以端履门东边南北为界线,修建了一条城墙,以东作为绿营汉军的驻防地。于是,满城、南城及其之外的西安大城形成了西安城的三大区域,分别是满人、汉军和市民聚居地。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由于甘肃回民田五起义,乾隆皇帝特令兰州修城。陕西巡抚毕沅亦援例陈请,并大规模地修补西安四周城墙、加厚砖面、修筑溜水槽及修葺四门城楼等。现在城墙地基砌的石跺[duò]、城外和城上重叠砌铺的青砖,以及城里面的砖砌水槽等,都是在这次整修中增加的。这次整修是有清以来规模最大的工程,不但规模大,而且计划亦比较周密,对西安古城的影响很大。此后,由于城防的需要,咸丰七年(1857年),巡抚曾望颜曾经补修垛口、角楼、敌楼;同治二年(1863年),将军穆腾阿奏挖护城河濠池;同治四年(1865年),督办西征粮台学士袁保恒奏请补修;同治八年(1869年),又拓筑东郭城,把小庄、永宁庄两个村子并入东关城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又修补了四关城。

综上所述,从唐朝开始,历代封建统治者对城垣的修筑保护都极重视,督促地方官员保护修葺,西安城墙方得保护完整。

民国时期,西安城墙遭遇了一定的破坏,北门的城楼毁于1911年辛亥之役,南门箭楼毁于1926年西安围城之战。但是,它依旧不失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城防工程之一,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第一批入选单位中唯一入选的古城垣遗址。

(来源:西安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西安文化遗产辑录》,主编:赵荣、李郁)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