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纵横
在中国渤海辽东湾畔有一处神奇的自然遗产,它屹立于“海”与“陆”的交界处,宏伟大气,变化万千,它便是辽宁团山国家级海洋公园海蚀地貌地质奇观。
神琢海蚀
团山国家级海洋公园海蚀地貌区全长2.2公里,呈南北走向,是由早元古界变质岩历经18亿年内外海洋地质应力共同作用而成。当陆地与海面发生相对升降变化时,这里的古海岸地貌遗迹处于海面的不同高度,形成7种地貌类型,分别是:海滨阶地、海积平原、海蚀台、海蚀崖、海蚀柱、海蚀穴、海蚀拱桥。这些地貌历经漫长的岁月,在地质应力的“精雕细琢”下,造型奇特,独具特色,不禁令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岩石是构成海蚀地貌的基础。岩性的差异和纵横交错的节理是岩石风光得以形成的内在因素。团山国家级海洋公园海蚀地貌岩石类型丰富,主体岩石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其他类型如脉岩、析离体、捕虏体等相互搭配。
岩性的差异导致岩石抗侵蚀能力不同。其中,能力强者如花岗斑岩、细晶岩、伟晶岩、霏细岩等酸性脉岩,被侵蚀后往往会高出周围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的析离体、捕虏体以及云斜煌斑岩则因抗侵蚀能力差,相对形成低洼或凹形微地貌。
在纵横交错的格局中,受倾角、疏密关系的影响,节理构造与岩性因素共同作用于海蚀地貌发育进程,进而形成形态各异、高低错落的海蚀地貌奇景。
海蚀之力
海蚀是指海洋对岩石侵蚀作用的总和。团山国家级海洋公园所处地势总体为上升海岸,海浪不断对岩岸岸坡进行机械性地撞击和冲刷,岩缝中的空气受海浪压缩对岩石产生巨大挤压,海浪挟带的碎屑物质对岩岸进行研磨,海水长久地对岩石进行侵蚀。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大自然的海蚀之力成为海蚀地貌形成的外因。
艺术之殿
海蚀地貌是团山国家级海洋公园最具游览价值的景观资源。它与“龙文化”完美结合,被当地百姓形象地称作“龙宫一条街”。在这里,大自然尽情展露“造型艺术”,孕育出“大象归山”“金龟探海”“雄狮镇海”“龙首赐福”“大士听潮”“弥勒大佛”“龙宫御道”“龙床御榻”等雄伟神奇的海蚀地貌奇景,成为各地书画家的灵感殿堂、摄影家的创作基地。
作为团山国家级海洋公园景观资源的代表,海蚀地貌以其典型性、完整性、独特性、自然性、欣赏性等特点,深受社会各界的称赞。
传承之远
团山国家级海洋公园的海蚀地貌是长江以北仅有、体量最大的地质景观,真实记录了集中分布在高、低潮滩间带上的距今18亿年以来的古地理、古气候、古生物、古构造历史,尤其对研究海洋地质历史演化阶段和地质景观的成因有着重要价值,是全国罕见的地质遗迹和珍贵的海洋资源,在地学科学上具有重大的典型意义和极高的科学价值。
因此,保护这些珍贵的地质遗迹不仅是科学研究的需要,更是大自然赋予我们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只有了解海蚀地貌的成因,才能更好地保护它们。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