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御史台、翰林院
发布时间:2022-03-24     作者:   来源:西安学习平台   分享到:

御史台

御史台位于大明宫西区,在中书省以南,是唐王朝中央最高级别的监察机构,职掌国家宪政和监察之政,是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的办公和议政之所。御史大夫多为宰相兼任,御史中丞是实际上的长官。每当皇帝在含元殿举行朝贺,在紫宸殿举行大朝时,御史中丞分别站在东西朝堂等处,维持朝参秩序,纠举违规行为;在紫宸殿常朝议政时,御史台官员有权弹劾官员。因此,御史台官员被誉为“太子耳目”“朝廷纲纪”,故唐代对御史台官员选拔十分严格,是由皇帝亲自发敕授任的。

翰林院

翰林院位于大明宫西区,在右银台门里麟德殿西重廊之后,玄宗开元初设置,是朝廷专为在文学、艺术、经术、宗教以及科技、工艺等方面具有特殊才能的官员、士大夫等居留宫中以备召见咨议或侍奉而修建的机构。虽然并非朝廷的政务机关,但大明宫内的翰林院由此而兴,并常设不废。由于距寝殿较近,在翰林院供职的供奉和待诏们往往通过右银台门进入宫内。

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从翰林院中分出学士院,处于翰林院以南。从玄宗开始,翰林学士必须按照皇帝的敕命,参加制、敕、诏、表、诗等五种体例的文书考试,合格者才能授任翰林学士。翰林学士因其在文学、书画等方面的特长,分别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如李白、白居易、元稹等的诗歌,吴道子、韩干、柳公权等的书画,都成为千古绝唱。由于德宗及以后的多位皇帝酷爱文学艺术,因此召见翰林待诏和翰林供奉的活动便很频繁,翰林学士开始参与政事议决,于是翰林院的地位日益重要。

唐肃宗以后,随着翰林学士权力的加强,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藩镇的嚣张气焰,遏制了宦官干政和宰相专权的恶性发展,保持了政治局势的相对稳定。


(来源:西安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西安文化遗产辑录》,主编:赵荣、李郁)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