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
火树银花1合2,星桥3铁锁4开。
暗尘5随马去,明月逐6人来。
游伎皆秾李7,行歌尽落梅8。
金吾9不禁夜10,玉漏11莫相催。
注释:
1.火树银花:唐张鷟(zhuó)《朝野佥载》记唐时元宵,京城安福门外“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银,燃五万盏灯,簇之如花树。”火树银花当指此类灯树。
2.合:灯火四望相连。
3.星桥:指护城河上的桥,而语意双关。既虚写灯影辉如星星点点,又虚拟之为天上银河之桥,《三辅黄图》记长安:“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
4.铁锁:城门之锁。崔液《上元夜》“玉漏洞壶莫相催(此句有版本作‘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知此夜长安城门大开,任人通行。又据《唐六典·司门郎》,常日京城门约相当于今时下午五点关闭。
5.暗尘:指车马扬起的尘土,因明月未上,故称暗尘。
6.逐:紧跟着。
7.秾(nóng):形容艳丽如桃李。《诗经·召南》:“何彼秾矣,华如桃李”。
8.落梅:乐曲名,即《梅花落》,又唐大角曲有《大梅花》、《小梅花》。
9.金吾:指京城中巡逻的禁卫军。
10.金吾不禁夜:唐《两京新记》:“正月十五夜,敕金吾弛禁,前后各一日,以看灯。”可与本句互参。
11.玉漏:滴漏的美称,古时以滴水或漏沙计时,这种器械称滴漏。
赏析:
本诗描绘长安元宵节夜的欢庆盛况,有以见初唐时升平向上的气象。
这是一首节令诗,五律。诗用赋法,首联写佳节初夜气氛;颔、颈二联写欢庆观灯之人,侧见灯节之盛,带出时渐中夜;尾联点出长夜不禁,游人犹兴致未厌,收束全篇。全诗格律精切而笔致流荡,设色浓艳而风调清新,虚实相映,饶有余韵。“暗尘”、“明月”、“莫相催”,暗伏时间变化,尤见脉理之精。
正月之半,在北国长安,本还是一片霜寒的世界,然而,今日暮夜,却如“东风夜放花千树”(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城厢内外,四望华灯初上,如千树环合,怒放着千朵万朵“春花”,红如火,亮如银,“汉家宫阙疑天上”,此时仿佛真成了事实。是银河“泻落”到了人间?是灵鹊忘了时节,过早地架起了天桥?灯影辉耀着城河的粼粼波光,远远望去又怎不使人产生这样的幻觉呢?而无数的游人,从四郊经桥涌入暮夜尚洞开的城门,又分明显示着这里还是人寰,不过非同往常——今宵,原是君臣同乐的正月十五夜。首联“火树”“银花”“星桥”连用,更以“合”“开”二字化平面的铺叙为流动的展视,在虚实相兼,极写元宵暮夜灯彩之盛的同时,表现出一种富丽而缥幻的氛围,生动而热烈的情致;而“铁锁”既开,则又自然引出下文对游人的描写。
车水马龙,络绎相过,皇都的所谓“红尘”,蓬蓬腾起,却因为暮夜梦幻般的灯光、星光而缥缈如暗雾,它追随着马蹄得得,远去,远去,似为香车中的佳丽罩上了一层神秘的薄纱,更增添了今宵人间天上的气氛。须臾,明月东升,堂堂追照着,将纱帷揭去,于是节夜欢庆的场面,尽收眼底:人丛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浓艳如同桃李的歌伎,她们自由自在地游荡在灯海星河里,《落梅花》的歌声,也一路洒落在长安城八街九陌之中。这两联中,“暗尘”“明月”“秾李”“落梅”四词最堪玩味。长安京城门平时在申时——今下午五时左右关闭,所以“暗尘”既承上铁锁开,反挑前景为暮夜华灯初上,又进一步渲染了缥缈如幻的氤氲,由“暗尘”转“明月”,既随时推移,又由抑而扬,顿开新境,再以“秾李”“落梅”相继,桃李三月而盛,梅花三月而落,由字面上便给人以尽管时当初春薄寒,今夜却温煦似沐东风之感。又须注意诗人在千万游人中独写游伎,最见唐人风习。不同于宋明以后,唐代社会风气较开放,伎乐之事,被视为风雅豪迈。今宵里,皇城中无数达官贵人、文士才俊的宠尤们那种无拘无束,爽朗真率的情态,不正是京都繁华,佳节欢赏的缩影吗?
对此灯海星河之辉煌,红男绿女之欢欣,诗人更意兴勃发,于是他祝愿道:今宵皇恩特准金吾弛禁,正可作长夜之游,只是希望玉漏之中的水滴,滴得慢些,更慢些,以使这长夜欢庆,继续得更长,更长……
参考:《唐诗选·下》,钱伯城主编,赵昌平编著,上海书店出版社,1993.08,第202-205页。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