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应急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家庭百科  >  安全应急
【科学防疫】核酸采样过程中佩戴口罩勿入七个误区
发布时间:2021-12-31     作者:   来源:西安日报   分享到:

连日来,我市开启多轮核酸检测工作。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市民在排队过程中虽然都能严格遵守1米线间隔,不交谈,不接触,但个别市民依旧存在佩戴口罩不规范的情况,如口罩上端没有紧贴鼻梁、核酸采样时将口罩拉至下巴处等。

“这种做法十分危险,甚至更容易被感染!”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戴口罩和有效佩戴口罩不是一回事。核酸采样过程中,遵守防疫规定,做好个人防护,正确佩戴、摘取口罩是避免被感染的关键。

如何正确佩戴口罩?

口罩的正确使用、储存和清洁是保持其有效性的关键。专家建议公众可选用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防护级别口罩。在近期较密集的多轮核酸采样过程中,提醒市民在接到相关人员通知下楼、出门前就要戴好口罩,尤其注意双手需按压口罩上端鼻梁处的金属条,使口罩上端与面部紧密贴合。当口罩出现脏污、变形、损坏、异味时需及时更换,这里也建议市民可随身携带备用口罩,以备不时之需。

很多人在戴口罩前容易忽略保持手部卫生,洗手是戴口罩前必需的“预备动作”。众所周知,新型冠状病毒除了通过呼吸道实现飞沫传染之外,还可以通过接触传染。“病毒可以在我们日常碰触的物体表面停留,如果我们的手碰触过沾染了病毒的物体,再去摸鼻子、揉眼睛,很有可能通过黏膜感染病毒,发生接触传播。所以洗手非常重要。”专家介绍,在没有条件洗手的情况下,可选用浓度为75%的酒精进行应急清洁也是很有效的消毒方式。

避开常见戴口罩误区

并不是只要戴口罩,都可以预防病毒感染。专家提醒,这里要注意几个常见的戴口罩误区或错误做法。

误区一:口罩都能起到预防感染的作用。

提醒:并不是所有的口罩都能预防病毒,如活性炭口罩、棉纱口罩、带呼气阀的口罩、防晒口罩等,这些口罩因材质、结构不够致密,预防效果有限,近期是不建议佩戴的。提倡市民通过正规渠道购买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防护级别口罩。

误区二:排队过程中,极个别市民因呼吸不畅,把口罩卡在鼻子以下用来吸气,或摘下口罩吐痰,应该问题不大。

提醒:这样戴口罩不能起到防护作用且十分危险。戴口罩时,用双手手指置于金属鼻夹中部,一边向内按压一边顺着鼻夹两侧移动指尖,直至将鼻夹完全按压成鼻梁形状为止。然后向下拉伸口罩,使口罩不留褶皱,严密覆盖鼻子和嘴巴。同时快速吸气,检查空气是否从口罩边缘包括鼻梁处泄露,再调整鼻夹。

误区三:口罩不及时更换,不分上下正反。

提醒:一次性医用口罩有效期一般为4小时,不可内外面戴反,更不能两面轮流戴。一次性医用口罩需将口罩鼻夹侧朝上、深色面朝外。如口罩无颜色区别,可根据口罩皱褶判断,皱褶处向下为外。外出返家后建议立即更换新口罩。

误区四:多戴几层口罩,能更好预防病毒感染。

提醒:多个叠戴会增加通气阻力和佩戴的不适感,同时在多重口罩的压力之下,很容易让口罩周围出现漏气的现象。建议在一般环境下,只要正确佩戴合格的医用口罩,一个就能达到防护效果。

误区五:前一位市民核酸采样还未结束,下一位市民提前摘取口罩等待。

提醒:保持安全距离,等待医护人员装好上一个测体并进行手消毒、拿出新棉签后,再迅速上前,取下口罩张大嘴巴,配合医生取样后,立刻戴回口罩。采样时,市民不要触碰采样物品,包括不要触碰采样人员,不要触碰采样台以及采样台上的物品,也不要把自己的随身物品放在采样台上,比如身份证、钥匙、手机等,与采样人员保持合理距离。尤其注意,在核酸采样现场,无论是摘下口罩还是佩戴口罩,都不要用手触碰口罩外表面。

误区六:核酸检测时,把口罩拉至下巴处或挂在耳朵一侧,或挂在手臂或手腕上。

提醒:为避免对口罩造成污染,应将口罩取下,折叠装在塑料袋里或是放入口袋中,没有口袋可短暂摘下折叠拿手上,采样完后迅速戴上。采样时尽量放松,头后仰,保持深呼吸,张口发出“啊”音。避免在采集过程中用手遮挡或转头等动作出现,积极配合采样人员快速准确采集到标本。也可在采样结束后及时更换备用口罩,将废弃口罩投入指定的医用垃圾袋。

误区七:完成采样后,不戴回口罩,在现场逗留或在采集点周围吐痰、呕吐。

提醒:采样后立即离开采集点,最好能随身带着免洗消毒液或免洗酒精,注意手部卫生,必要时可用其擦拭双手。回家后立刻进行手部清洁。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