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生态日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 >  西安生态日
用好绿色低碳技术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发布时间:2021-12-17  作者:汪明月  来源:中国环境报  分享到:

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力量。《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强化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布局,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也提出,开展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要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强化应用基础研究、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

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环节,《意见》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进行了布局,《方案》对体制机制、能力建设及近中期的目标任务进行了细致布局。笔者认为,创新绿色低碳科技,要在近中远期合理布局,在重点任务和配套机制、能力建设等方面共同发力,从技术创新链的维度进行强链、补链。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中国绿色专利统计报告(2014-2017年)》显示,2014年-2016年,我国绿色技术发明专利申请公开累计量为16.8万件,仅占同期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累计量的6.0%。而且,在低碳技术的推广应用方面,也有很大潜力等待挖掘。比如,中国绝热节能材料协会数据显示,气凝胶绝热材料的推广使用可以减少全国能耗的5%以上,但推广应用还存在标准、政策、市场监管等堵点。光储直柔建筑、车网互动、水热联供、新型热泵等绿色低碳技术也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需要探索。

当前,要厘清我国现有绿色低碳技术的家底,通过政府和市场双向发力,“产学研用金服”多主体共同发力,加强支撑绿色低碳发展技术的快速转化和规模化利用。具体而言,需要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发挥好科技创新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支撑引领作用。不断深化应用基础研究,加强低碳前沿技术攻关,组建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同时,要加强低碳零碳和负碳技术的攻关、示范和产业化应用,实现应用成本大幅下降。

强化企业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充分发挥企业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的主体作用。完善技术创新激励政策,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引导企业开展面向技术应用的研究创新。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形成科技创新上下游联动的一体化创新和全产业链协同技术发展模式。引导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利益分配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充分考虑创新联合体各方贡献,有效应对成果转化风险、创新失败风险等。

推进绿色技术交易中心建设,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建立综合性国家级绿色技术交易市场,鼓励各地区、有关单位依托或整合现有交易场所。加强绿色技术交易中介机构能力建设,培育一批绿色技术创新第三方检测、评价、认证等中介服务机构。培养一批环境科学、法学、管理学等复合型技术转移人才或绿色技术创新经纪人,吸引更多人才进入绿色技术成果转化服务领域。加强交易中心建设的跟踪指导和动态管理,进一步优化交易中心建设工作方案,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规范交易管理办法,依法合规推进各项工作,营造健康活跃的技术交易氛围。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绿色低碳技术市场需求。持续跟踪低碳技术开发和应用情况,继续更新并发布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进一步扩大全国碳市场覆盖行业范围,遵循行业低碳发展技术路线,制定行业企业配额分配基准线。综合用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用能权市场交易机制等市场机制,向从事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的企业提供经济激励,引导企业研发和应用低碳技术。

健全绿色低碳的各类标准体系。研究制修订实现绿色低碳生产和生活的相关装备、工程、运行等标准,形成绿色低碳生产和生活分级分质标准、评价标准和监管标准。研究绿色低碳生产和生活统计方法与制度、效益评价方法、规范,形成科学统一的统计体系。通过各类标准的制修订激发企业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的需求,让更多现有可行的技术得到更大程度的推广应用。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