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秦始皇帝陵及兵马俑陪葬坑(十四):青铜水禽坑
发布时间:2021-10-22  作者:  来源:西安学习平台  分享到:

青铜水禽陪葬坑

青铜水禽陪葬坑位于秦始皇帝陵园外城墙东北约900米处,平面呈“F”形,总面积925平方米。它是由一条斜坡门道、两条南北向过洞以及一条东西向过洞组成的地下坑道式木结构陪葬坑。共出土青铜水禽46件,可辨识的有天鹅、仙鹤、鸿雁三个类型。出土陶俑共计15件,按其姿势可分箕[jī]踞姿、跽姿两类。

image.png

青铜水禽

将水禽和陶俑放置在一起,说明它们和人之间有一种和谐、亲善的关系,是经过人工驯化过的。出土陶俑不似过去发现的圉[yǔ]人俑,同出的小件器物,表明陶俑可能是执掌一定的乐器,以音乐来驯化水禽。也有学者认为出土陶俑为“宴乐俑”,该坑则是《三辅黄图》中所说的“雁池”或“鹤池”,或代表或象征少府属下管理的“左弋外池”;其出土的“跽姿”“箕踞姿”两种不同姿态的陶俑均可称为“左弋射士”,其中的“箕踞姿”陶俑亦可称之为“蹶张士俑”。

科技考古研究表明,所有水禽以及附件均为铜锡二元合金,且合金成分非常稳定,含锡量在9%—12%之间,含铅量均小于1%,并没有发现不同部位采用不同合金成分的现象。截至目前,类似青铜水禽这样多件器物及同一器物的不同部位、附件,在合金成分上如此一致的情况并不多见。各部分及附件主要是铸造成型,其他成型工艺则很少应用。水禽的制作工艺包括青铜器分铸、芯撑设置、铜片镶嵌补缀和底部方孔等,尤其是铜片镶嵌补缀工艺,在中国先秦青铜器上十分罕见。这些技术在公元前6至前5世纪的埃及、希腊和罗马等地中海地区的青铜雕像上广泛存在。制作工艺最早源于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两河文明。这些发现再次将外来文化对秦帝国的影响问题摆到了明处。


(来源:西安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西安文化遗产辑录》,主编:赵荣、李郁)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