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世界
涨潮时,清浅的海水中,海草在它们的“床”上摇曳、起舞;退潮后,泥泞的滩涂上,海草在它们的“床”上呼吸、吐纳。它们和所有的绿色植物一样,把来自阳光的能量储存在身体里。一株海草固然力量有限,但连片成“床”的它们,却为多种海洋生物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地和繁衍场所,同时成为海岸带“蓝碳”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草
我国海草床资源分布
海草是地球上唯一一类可以完全生活在海水中的被子植物,一种或多种海草组成的大面积连续成片的植物群落称为海草床。海草栖息地作为世界上单位面积植被生物量最具有生产力的生态系统,是全球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单位面积生产力比热带雨林还要高。
我国海草包含4科10属22个物种,占世界海草物种总数的30%。中国海草床分布区可划分为两个大区:南海海草床分布区和黄渤海海草床分布区。
南海海草床分布区包括海南、广西、广东和福建等沿海区域,共有海草9属15种,以喜盐草分布最广;黄渤海海草床分布区包括山东、河北、天津和辽宁等沿海区域,共有海草3属9种,以鳗草分布最广。
卵叶喜盐草
卵叶喜盐草标本
据最新调查研究数据显示,我国现有海草床总面积约为23062.44公顷,其中:黄渤海区域海草床面积为13658.77公顷,南海区域海草床面积为9403.67公顷。海草床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如稳定底质、净化水体、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繁育场所、为海洋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存储有机碳,以及通过消减波浪能、减缓海浪冲击等发挥防护功能等。
海草床生态调查
海草床储碳能力和储碳方式
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2020年9月,我国宣布了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实现碳中和的主要路径包括减排(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增汇(增加二氧化碳吸收),我国需在减排的同时大力研发“负排放(主动增汇)”各种途径。
近年来,随着“蓝碳”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海岸带生态系统的“蓝碳”也逐渐受到重视,而海草床生态系统是海岸带“蓝碳”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显示,全球海草生长区占不到0.2%的海洋面积,但每年海草床生态系统封存的碳占全球海洋碳封存总量的10%~15%。海草床生态系统内的碳储量主要以生物质碳储量和沉积物碳储量两种方式存在。海草床是极富生产力的生态系统,全球海草平均初级生产量高于生物圈其他大部分类型生态系统。
除了海草植物本身,海草植物上的附着生物对海草床碳循环的贡献也不容忽视,其贡献可达海草植物地上部分生产力的20%~60%。此外,海草床中生长的大型藻类也是生态系统中碳储量的重要来源。海草植物、附着生物和大型藻类等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碳存储在生物体内,成为海草床生态系统中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海草床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碳大部分存储于沉积物中,其沉积物有机碳的储存也是“蓝碳”功能的重要体现。海草床产生的大量纤维和木质素类物质(根和根茎)能够形成数米甚至十几米的海草碎屑层,并能完整保存几千年。
人类破坏活动对海草床储碳的影响
随着近年来海岸带经济的强劲发展,人类对海岸带影响越来越大,如围垦、码头建设、船舶运输、海水养殖以及陆源污染等,海岸带的生态系统被破坏得越来越严重。人为影响以及全球气候变化使全球海草床加速衰退,成为地球生物圈中退化速度最快的生态系统之一。
卵叶喜盐草海草床
海草床生态系统的退化或丧失会造成其所埋存碳的逃逸和释放。据估算,由于浅海植被生态系统(红树林、海草床、滨海盐沼等)的丧失,每年向大气中释放的二氧化碳高达1.02亿吨,比原先报道的数据高出10倍,这意味着浅海植被生态系统丧失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重要来源,而这一点以往被我们忽视了。一旦海草床丧失,它们将停止吸收二氧化碳,并将埋存于沉积物中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碳释放出来,成为气候变化新的碳释放源并加剧海洋的酸化。
保护好当前的海草生态系统,不仅可减少由于海草退化导致的每年299百万吨的碳排放,而且还有每年48~112百万吨的碳埋存的贡献。此外,海草生态系统对滨海地区的营养循环、渔业(生物多样性)的维持、近岸水质的净化以及岸滩的侵蚀控制和保护等大有裨益。采取一些激励措施来扭转海草生态系统的退化,将有助于保护其生态效益,并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应对全球的气候变化。
(图源:自然资源部南海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