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薪火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明薪火  >  文明薪火
胡傅酒樽——汉代贵族的盛酒器具
发布时间:2021-09-18     作者:清梅   来源:山西出版传媒集团   分享到:

image.png

1962年,一支考古队在山西右玉县发掘一座墓葬时,地面突然塌陷,队员们发现,在墓室的底部还有一处很大的空间,其中摆放着大大小小的器物。这批出土器物中,铜器共有9件,其中5件上刻有铭文,胡傅酒樽就是其中的一件。

此展品现展于山西博物院“民族熔炉”展厅。

“樽”是盛装名酒的木容器,为中国古代的盛酒器具。酒樽最早见于战国,盛行于汉、晋。当时上流社会常置于席、案上,饮宴时先将贮藏在瓮、壶中的酒倒在樽里,再用勺酌入耳杯,然后奉客。

胡傅酒樽整体为盆状,高34.5厘米、口径64.5厘米。它的外围有三只兽首衔环,还装饰通体鎏金彩绘的动物纹,下面是三只虎形的足。

image.png

这种外观让考古学家非常疑惑——器物的器型属于典型的中原风格,但是周身的动物纹饰又透出清新的草原文化气息,这是为何?

山西地处华北平原、内蒙古草原和黄土高原的交界地带,北部紧邻游牧民族,南部连接中原腹地。从汉代开始,游牧民族与中原交往频繁,山西在这一时期不仅成为各种力量、各种政权角逐的交汇点,同时也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为了军事和生产的需要,汉王朝在此地带屯驻了大量的人口和军队 。

胡傅酒樽是多民族融合的历史产物,展现的是汉代山西北部生活的场景。胡傅酒樽口沿上刻铭文“勮阳阴城胡傅铜酒樽,重百廿斤,河平三年造”,清晰地记载了器物制作的地点、主人、重量和铸造年代。

勮(jù)阳阴城——勮阳和阴城,均为西汉雁门郡所辖县,勮阳位于今应县北,阴城位于今朔州东南。

胡傅是谁?西汉末年,周边少数民族逐渐强大起来。右玉县地处山西北部,毗邻长城,与内蒙古交界,这里还曾是塞外草原,是匈奴族活跃的地方;器物上的动物也完全是草原风格。因此,专家推测,胡傅很可能是匈奴族部落里的一位头领。中国古代匈奴族,是马背上的民族,不仅善战,更善饮酒,酒樽上铸有的铜环,就是为了在马上携带方便。“百廿斤”,依汉制是120斤,汉代一斤相当于现在的250克,汉代的120斤相当于今天的60斤左右。

河平三年,也就是公元前26年,正是中国西汉末年汉成帝刘骜在位。历史上对刘骜的定评是“湛于酒色”。他迷恋酒色,宠幸赵飞燕、赵合德姐妹,不理朝政,公元前7年2月,刘骜夜宿未央宫,第二天早晨起床,弯腰系袜带时,忽然中风倒下,就此死于长安未央宫。

胡傅酒樽采用的是鎏金工艺,是一种把金和水银合成的金汞剂,涂在铜器表层,加热使水银蒸发,使金牢固地附在铜器表面不脱落的技术。在东周和汉代以后均颇为流行,先后称为黄金涂、金黄涂、金涂、涂金、镀金,宋代始称鎏金。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这一技术的国家,已出土的文物证实,在战国时期就已掌握。

两汉时期,帝王诸侯等贵族使用的珍奇铜器上常施以鎏金工艺,不仅是为了奢侈生活,更是为了延年益寿、封阐成仙。


(本文摘自《山西画报》2019年第4期。)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