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薪火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明薪火  >  文明薪火
广武长城
发布时间:2021-08-18     作者:王东红 侯静   来源:山西出版传媒集团   分享到:

广武景区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山阴县张家庄乡,占地32平方公里,景区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处:广武长城、广武汉墓群、旧广武城。岁月变迁中,广武见证了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与汉民族冲突又融合的历史进程,遗留下大量古代军事文物和口口相传的历史故事。广武传说是山西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4年,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朔州市文物局经过充分考察论证,对广武地区作了价值评估:“整个广武地区文物建筑为我们展示了一套完整的明代边关防御体系,其体系之完整、内容之丰富、景观之雄浑,在国内绝无仅有,可以称得上是全国最大、最完整的边关军事文化体系构筑群。”

image.png

山阴广武长城

广武的形成

广武的形成源于中原政权对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防御。史载我国古代北方早期的少数民族是林胡、楼烦、东胡。“胡”在北方民族的语言中是人的意思,林胡即森林里的人。春秋时期,朔州属楼烦,是“北狄”的一支。战国时期,楼烦兵将强悍、精于骑射,对相邻的赵国造成很大威胁。于是,赵武灵王向楼烦等游牧民族学习,推行“胡服骑射”。“愚者所笑,贤者察焉。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资治通鉴》卷三)终究,赵武灵王大破林胡、楼烦,朔州自此成为赵国之地。楼烦于汉武帝时期被卫青彻底击溃消亡。《史记》记载:“赵武灵王亦变俗胡服,习骑射,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广武作为军事防御工事出现在中国历史舞台。秦大规模修建长城,设广武县,即为今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始建县的名称。公元前215年,秦将蒙恬于广武西南筑城,养马备战,史称马邑。公元621年,唐政权改马邑为朔州。朔州因战事而生,边塞军事文化是其主要的历史文化特色。

image.png

山阴旧广武城墙

“千古胡兵屈仰止,万重血肉铸安宁。”长城是农耕与游牧两种文化的分界线,是中原政权安宁的护佑。中国长城构筑始于春秋时期,广武长城始于战国时期。秦之后,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多朝多代付出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修建长城。明朝在自己的北部边境修筑了外长城、内长城两道防线。广武明长城于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明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大规模重修包砖,属内长城,是中国明代长城的代表作。广武是由长城及其附属军事设施构筑的军事防御据点。

广武与雁门关的关系

广武与雁门关唇齿相依,紧密相连。它们分据一座山的两面。雁门山古称勾注山,山南为雁门关景区,山北为广武景区,长城则一脉相连。那么,广武和雁门关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呢?

image.png

山阴广武烽火台

现在,一提到雁门关,人们往往想到代县雁门关景区那座关隘。历史上,雁门关不是一座单一的关隘,它是我国古代北方最为重要的一个军事防御体系,由“双关四口十八隘”和长城共同构筑,结构严密而庞大,其东西两翼分别延伸至忻州市繁峙县和原平县。历史上,逾越雁门天险有两条通道:东陉道和西陉道。两道上分别设有东陉关和西陉关,双关并存,相互倚防,如今的代县雁门关为历史上的东陉关,西陉关为现存铁裹门遗址。宋代以前以西陉关主防,东陉关倚防;宋代以后,以东陉关主防,西陉关倚防。四口指连接西陉道的白草口、太和岭口,连接东陉道的广武口、南口。

image.png

山阴广武敌楼

广武是雁门关防御体系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雁门关最北部的军事据点,由长城及其附属军事设施新旧广武城、烽火台构筑。新广武城拱卫着广武口和东陉关,旧广武城护卫着白草口和西陉关,而广武口和白草口为雁门关的两个北口。历史上,“欲图雁门,首取广武”,攻破了广武,才有可能逾越雁门天险,进而挺进中原。古人说:“广武失,雁门危;雁门危,中原急。”如果说雁门关是中原的北大门,广武则是这座门上的一把锁,因而有“北门锁钥”之称。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