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关系有信史可考者,至少在两千年以上。汉武帝(前140-前87年在位)灭南越赵氏政权后,在其北部设置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在此期间,两国经济文化的交往很频繁。在越南东山出士的铜鼓,“其形制化纹与晋宁石寨山汉墓出土的鹭翔、羽人竞渡铜鼓非常相似”而日本历史学界一向认为,越南最初的历史和文化属于“中国的文化圈。”中国的乐器很早就随移民南传。士燮时“出入鸣钟磬,备具威仪,笳箫鼓吹,车骑满道。”宋朝时,在越南还找到中国失传的杖鼓曲“黄帝炎"。过去越南的伶人还奉中国汉朝的东方朔为始祖,显然也是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中缅两国的陆海交通和贸易往来,可上溯到秦汉。到69年设永昌郡后,一些部落、国家纷纷派使节来我国通好。据《后汉书》中《西南夷传》《和帝纪》《哀牢传》等记载,94年“敦忍乙王莫延慕义遣使译献犀牛大象”;120年掸国王雍由调“献乐及幻人,能变化吐火自支解,易牛马头;又善跳丸,数乃至千。”225年,诸葛亮南征,把汉族先进的文化传到中缅边境,缅甸历史学家波巴信还说:“缅甸族向南诏(今云南大里)吸取了各种各种文化…… 802年骠国王雍羌又遣王子舒难陀率领一个包括有乐工三十五人的友好使团,到中国访问,并在长安宫廷中演出,受到热烈欢迎。诗人白居易的《骠国乐》诗写到:“骠国乐,骠国乐,出自大海西南角。玉螺一吹椎髻耸,铜鼓一击文身踊。珠缨炫转星宿摇,花蔓斗薮龙蛇动。”
印度尼西亚自古以来是海上交通要冲,与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关系。《后汉书·南蛮传》提到顺帝永建六年十二月(132年初)叶调王遣使贡献,叶调国即指爪哇。从此,中国古籍出现了耶婆提、阇婆、诃罗单、诃陵、室利佛逝、三佛齐、须文答刺等名称,均指印度尼西亚境内诸古国。从唐宋以后,两国关系日益频繁和密切。开元十二年(724年),室利佛逝国曾向唐玄宗献过“杂乐人一部”。9世纪后半叶时,诃陵国也曾遣使向唐朝献女乐”。中国的乐器很早就传入了印度尼西亚,其大小铜锣、胡弦(二胡)、月琴、秦琴、铙、钹、钲、笛子等,都是从中国传入的。
由于地理位置的邻近,使中国和菲律宾自古以来关系就颇为密切。历代移居菲律宾的中国移民,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带到了菲律宾。在音乐方面,自古以来,菲律宾人喜欢使用中国的铜锣等乐器。在菲律宾某些少数民族中间,中国铜锣除了与中国瓷器一样成为财富的标准和传家宝之外,它还是重要庆典、祭典或宴会必不可少的主要乐器。约翰·泰勒也指出,菲律宾加当族唱歌的腔调与中国歌曲极为相似。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