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薪火
福建土楼中的佳作妙构不胜枚举。被尊为“土楼之王”的承启楼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高头乡高北村,据传自明崇祯年间奠基,至清康熙年间竣工,经三代人逾八十一年的苦心经营,才得以完成。相传在建造过程中,凡是夯墙时间均为晴天,当地人有感于老天相助,所以又把承启楼称作“天助楼”。承启楼直径73米,全楼为三圈一中心。外圈建筑高四层,每层设72个房间;第二圈有两层,每层设40个房间;第三圈为单层,设32个房间,中心为祖堂。全楼共有400个房间,三个大门,两口水井,整个建筑占地面积约5376平方米。
永定承启楼(图片来源:殷力欣)
全楼鼎盛时期居住800余人。承启楼以其高大、厚重、粗犷、雄伟的建筑风格,庭院内丰富而有条不紊的功能安排,以及自身深厚的历史文化传承,无愧于“土楼之王”美誉。1986年中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中国民居系列邮票,承启楼即为福建民居的代表。
其实,永定县境内有数千座方形、圆形土楼和多个土楼形成的古村聚落,已经形成了一个世间罕见的大面积文化遗产组群。除被称为“土楼之王”的承启楼,还有被称为“土楼王子”的振成楼,另外,深远楼为最大圆楼,遗经楼为最大方楼,振福楼秀丽端庄,光裕楼有古朴神韵,如升楼是小型土楼中的精品,环极楼是防震巨堡,衍香楼是书香门第,福裕楼是显宦府第,奎聚楼颇具宫殿风彩,而馥馨楼据说年代最久远……
田螺坑土楼群位于福建省南靖县书洋镇上坂村的湖岽山半坡上,为黄氏家族聚居地,由1座方形的步云楼、1座椭圆形的文昌楼和3座圆形的和昌楼、振昌楼、瑞云楼共5座土楼组合而成。有专家分析,五座土楼之间采用黄金分割比例2∶3、3∶5、5∶8建造,而史学家、地理学家称这五座土楼分别代表《周易》所说的金、木、水、火、土。此五座土楼或圆或方,依山面水,布局错落有致,是乡民凭借口传心授的传统营造经验,于不经意间创造出的建筑奇观。
田螺坑土楼群近景(图片来源:殷力欣)
相传,黄氏族人黄百三郎在清嘉庆年间移居此地,利用谷深林密的地域优势,以养殖田螺起家,逐渐积累财富,最终成为一乡之望。今土楼群中的祠堂中央有祖先牌位,黄百三郎名列第一。据记载,五座土楼中最先盖起来的是方楼,雅名“步云楼”。“步云楼”建成之后,黄百三郎的后代又环绕着它先后建起了和昌楼、振昌楼、瑞云楼三座圆楼和一座椭圆形的文昌楼。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史蒂汶斯·安德烈称田螺坑土楼群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建筑模式”。
位于南靖县梅林镇璞山村的和贵楼又名山脚楼,为方形土楼。当地人总结和贵楼有“四奇”:一是高达21.5米,为周边土楼之最;二是如此高的建筑,竟然建造在沼泽地上,当初曾用200多根松木打桩,屹立二百余年;三是楼内有两口相邻水井,一口水质甘甜、清澈,另一口则浑浊不堪,人称“阴阳井”;四是此楼布局为楼包厝,厝包楼,庭院中心建有三间一堂式宗族书塾。此书塾在民国初年顺应时代潮流,率先实行新式教育。
怀远楼位于福建省南靖县梅林镇坎下村,为简氏家族住宅,建于1905到1909年,圆中有圆,风格别致,是中型圆土楼的代表,也是建筑工艺最精美、保护最好的双环圆形土楼。庭院中心建有“斯是室”族学,得名自刘禹锡《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书香四溢,与外围墙所设的四个瞭望台及大量的射击孔,形成文武对照、刚柔相济的别样天地。
(作者系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文化遗产》副总编辑;播音:张闻天)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