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名词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名词  >  科技名词
太阳大气
发布时间:2021-04-28     作者:   来源: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分享到:

太阳大气

solar atmosphere

定义:其辐射可到达地球从而可直接观测到的太阳外层。

学科:天文学_太阳

相关名词:光球 色球 日冕

来源: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c9bdc363767042b4ae012e889af1d8b2.jpg

太阳球体分层结构。林元章供图

【延伸阅读】

太阳本质上是一团炽热的高温气体球。整个太阳球体可分为六个物理性质上有明显区别的球层,由里向外分别为日核(产能区)、中间层(又称辐射层)、对流层、光球、色球和日冕。其中,日核、中间层和对流层的辐射被它们上方的气层完全吸收,不能到达地球,因而看不到这些层次,它们的结构主要依靠理论推测。太阳上这三个看不见的里层,合称为太阳内部或太阳本体。光球、色球和日冕的辐射可以到达地球,这些辐射里包含有这三个层次的重要信息,可以通过各种观测仪器对这些辐射进行测量和分析,从而探明它们的结构。这三个可以直接观测的太阳外层,合称为太阳大气。太阳大气的延伸极为广阔,但其总质量只有约6×1020千克,与太阳整体总质量约2×1030千克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用肉眼看到的明亮日轮就是太阳光球层,其厚度仅为约500千米,但发出的辐射远比其他层次强烈。实际上,太阳在可见光波段的辐射几乎全部是由光球发射的。通常所说的太阳表面就是指光球表面,太阳半径也是按光球来定义的。光球底和顶的温度分别为6.3×103K和4.3×103K,密度分别为4×10-7克/立方厘米和8×10-8克/立方厘米。

色球位于光球上方。从色球底(光球顶)至约1500千米高度处的色球比较均匀。更高层的色球由纤维状的针状体构成,颇似燃烧的草原,其高度可延伸至7000多千米。色球的亮度仅为光球的万分之一,即比白天的天空亮度暗,因此平时用肉眼看不到色球,必须用专门的太阳观测仪器(色球望远镜)或者在日全食期间暗黑的天空背景下,才能看到红色的色球层。色球的密度从底部为10-8克/立方厘米量级,向外迅速下降至顶部的10-14克/立方厘米量级,其温度却从底部的几千度迅速上升至顶部的约一百万度。

色球之上就是日冕,它是太阳的最外层大气。日冕的亮度比色球更暗,平时也看不见,必须用特殊仪器(日冕仪)或在日全食时才能看见。日全食期间看到的日冕呈银白色。从最好的日全食照片上可看到它可达到4~5个太阳半径的距离,实际上它可以延伸至超过日地距离,而且距日心5~6个太阳半径以外的日冕物质以很高的速度向外膨胀,形成太阳风。换句话说,太阳风就是动态日冕。日冕的温度高达百万度,但其密度却低于10-14克/立方厘米,而且随日心距离增大而迅速下降。

太阳能源位于日核中,它产生的辐射能由里向外传播,太阳的温度照理应随日心距增大而下降,然而太阳高层大气(色球和日冕)的温度反而比低层大气(光球)高得多。这种高层大气反常升温的原因迄今尚未彻底探明,目前倾向于认为光球下面对流层中产生的各种波(如声波和重力波等)传播到色球层后将在那里耗散,从而加热色球,引起升温。尽管这些波的能量与来自下层的辐射能相比很小,但由于色球密度很低,这种附加波能的加热非常有效。至于日冕的加热,则可能与太阳大气中的磁场有关。处在磁场中电离物质的运动将会激发磁流体力学波(例如阿尔文波),以及形成电流系统。磁流体力学波的传播和耗散,以及电流耗散,均可加热日冕,使其升温。(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林元章)

image.png

用普通望远镜(不加滤光片)拍摄的太阳光球像,其中暗黑斑块为太阳黑子。林元章供图

image.png

用太阳色球望远镜(加只通过色球辐射的滤光片)看到的色球层。其中亮区为谱斑(高温区),暗条为日珥在日面的投影。林元章供图

image.png

日全食时看到的日冕。此时月轮与日轮重叠,月亮遮挡了明亮的太阳光球和色球(即图中央的黑圆盘),从而显现出暗弱的日冕。林元章供图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