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教育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家庭百科  >  成长教育
当青春期遇上不听话,被贴上叛逆标签的孩子,不得不“变坏”
发布时间:2021-04-14     作者:   来源:知乎   分享到:

提起青春期,你会想到什么?答案也许有很多,其中一定包含“叛逆”。但如果家长将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的所有变化都视为叛逆,那其实就是在亲子关系里建了一堵打不破也不需要去打破的墙——因为是“孩子在叛逆”,家长能做什么呢。这样想的时候,某种程度上家长就失去了力量,好像只能等着孩子的“叛逆”过去。孩子也失去了表达真实感受的机会,因为反正已经被一张标签贴死了,好像做什么都是因为叛逆。

青春期是大脑的第二个发育高峰期,伴随着中枢神经系统——人体神经系统的最主体部分的逐渐成熟,青春期的孩子会对周围的世界格外的敏感,包括他人,尤其是父母对自己的评价与态度。

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家长眼中的“小事”,却能掀起孩子内心世界的巨大波浪。这同样也是青少年行为更具冲动性的原因之一,我们都知道情绪上头之后行为很难被控制,而青少年的情绪却总是那么激烈又突然。

然而,在面对逆反情绪时,家长往往采取的是“惩罚”的手段,如训斥甚至于体罚。相比于奖励,惩罚确实省时省力见效又快,可抛开当惩罚结束时,那些不良的行为很容易复发这一点不谈,家长与孩子的关系也会受到严重影响。惩罚者也许会自责懊悔,被惩罚者也会焦虑抑郁。从长远而言,以惩罚为主的教育方式无异饮鸠止渴,只是当下那问题解决的快意,让我们无法看到遥远未来的恶果。

在咨询中我们常常强调理解的重要性,因为没有理解,关系的建立就无从谈起。可现实中很多家长一方面抱着“为你好”的执着拒绝理解,另一方面抱怨着孩子从不与自己交心。

我们其实很难评判谁对谁错,双方往往都在自己的门后痛苦无助。但至少从沟通的角度而言,很多传统的说教是真的很“无效”。态度总是比内容更为重要,我们的改变也许可以从理解开始。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