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天地
现代信息化海战中,反舰导弹是水面舰艇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面对反舰导弹的攻击,水面舰艇的防御方式大体可分为“硬杀伤”抗击和“软杀伤”诱骗两种。“硬杀伤”抗击是指舰艇发射舰空导弹或者使用舰炮击落来袭导弹,“软杀伤”诱骗则是指使用舰载有源、无源电子对抗系统对来袭导弹的末制导系统实施干扰。
在适当时机抛投充气式角反射体是一种有效的“软杀伤”诱骗手段。充气式角反射体被抛投到海面或空中时,借助特定的构造、材质与功用,它可充当舰艇的“替身”,干扰、欺骗来袭导弹末制导系统,从而达到“李代桃僵”保全舰艇的目的。
角反射体因制作材料不同、用途不同,在具体形状与规格大小方面也各有不同。当雷达波照射角反射体时,角反射体会对产生的电磁波进行折射和放大,变成很强的雷达回波信号,对导弹上的信号接收机形成干扰,或者使雷达接收机误将其认作舰艇并发起攻击。
舰载角反射体大多为充气样式,以金属织物作为反射面,投放后能快速形成在海面漂浮或空中悬浮的雷达假目标,具有质量较轻、易携带、存储使用方便、不易变形、可重复使用等特点。
它发挥作用时间较长,雷达回波与舰艇相似度高,可用来对抗现代反舰导弹末制导系统的箔条识别电路,理论上对多种体制雷达有较好干扰效果。
舰载角反射体较早的实战应用是在1982年的英阿马岛海战中。当时,英国舰艇使用了名为“复制品”的角反射体来对抗阿根廷发射的反舰导弹。其后,世界各国相继开始研制及列装舰载角反射体,其中充气式角反射体成为研制应用的主流设备。
充气式角反射体主要分为“投放型”及“发射型”两种。“投放型”充气式角反射体依靠自身重力或者高压气体进行布放,离舷后自动充气展开成型,漂浮于海面形成假目标。此型角反射体的典型代表为英国埃文宇航公司研发的DLF系列舷外充气式角反射体系统。“发射型”充气式角反射体装填在火箭等运载器中,利用发射装置发射后,会飞行至距载舰有一定距离的位置,从运载器中脱离并完成充气,在空中飘浮形成假目标并缓慢坠落到海面。此型角反射体的典型代表包括以色列的“维扎德”反雷达假目标、丹麦的“戴尔玛” 系统、法国的“西莱纳”多模式软杀伤干扰系统等。
利用普通材料制成的角反射体,其雷达散射截面积针对某一雷达波段相对固定,容易被对手识别,而通过变化角反射体的制造材质,如运用一定数量的吸波材料,则可有效改变同一角反射体的雷达散射截面积,从而实现对不同体制雷达导引头的有效欺骗。
一般来说,“发射型”角反射体更易与箔条等其他无源或有源干扰器材配合使用,在对抗具有箔条识别能力的反舰导弹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是充气式角反射体的重要发展方向。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