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薪火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文明薪火 >  文明薪火
牛年说玉牛
发布时间:2021-02-04  作者:李菊梅  来源:中国文物报  分享到:

牛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经济动物之一,它是除人力之外主要的耕种劳力,还从事交通,甚至军事的广泛应用。也是人们财富积累的主要象征之一。牛在人类告别“刀耕火种”的文明社会进化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人们遂称牛为“仁畜”,甚至誉为“神牛”,牛是人们崇拜的信物。牛对人们的影响并不仅仅表现在生产、习俗方面,更体现在对中华民族内在精神的塑造上。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牛文化及勤劳奉献的民族个性。

牛在远古时代就被用作祭祀的牺牲,夏、商 时期祭祀就逐步规范,到了周代就有了完备的 祭祀制度。在我国文化典籍中,牛有极高的象征意义。以乾、坤二卦统帅万事万物的《周易》中称 “坤为牛”,即牛是负载生养万物的大地即坤卦的象征物,因为“坤像地任重而顺,故为牛也”。可见牛的资格与天同位。周代祭祀时牛羊猪三牲俱全称太牢。《礼记·王制》称:“祭天地之牛,角茧栗;宗庙之牛,角握;宾客之牛,角尺。”这是根据牛角的发育程度,判断牛的老幼,从而区别牛的等级。

为了掌管国家所有的牛在祭祀、军用等方面的用途,周代设有“牛人”一职,汉以后曾 发展成为专管养牛的行政设置。春秋时《礼记》上说:“诸侯无故不杀牛。”只有在遇到国事争端,诸侯歃血为盟时,才割牛耳取血,每人尝一点牲血,由主盟人手执盛牛耳的珠盘,称之为 “执牛耳”。《孟子·梁惠王上》:“王(齐宣王)坐于 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最后,宣王高兴地说:“《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我终于明白了!”孟子由物及人,让齐宣王明白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的仁政王道。后人遂以“齐王舍牛” 比喻帝王对臣民怀有恻隐之心。

对牛的崇拜,让中华民族产生了蕴含许多牛文化的饰品、祭品。随着岁月的浸润,这些牛族的符号自然成了当下绝无仅有的稀世珍品和罕见藏品。虢国墓地也出土了一批牛形动物玉雕,现介绍如下: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这批牛形玉器,皆为佩饰。它们材质优良,造型逼真,做工精湛,是玉雕动物中的精品。尤其是几件圆雕作品,寥寥数刀就勾勒了牛的轮廓,或卧或站,形象逼真,给人以美感。这几件圆雕玉牛中,有属于商代的玉器,它们厚重的造型,简练的刀工,方折的线条及典型的臣字眼,完全是商代玉雕的特点,如 M2012 的玉卧牛(图8),背上的方折云纹是商代玉雕的典型工艺;M2009 的青玉牛(图3),造型质朴,憨态可掬。

上述玉牛也有属于西周早期的作品,造型相比商代玉牛更加明晰,线条趋于平滑,如 M2009 的玉牛(图4),玉工除了雕刻出了牛的头部和身体外,还清晰地刻画了牛的肩胛骨、臀部及蹄足等部位,造型更加细化生动;M2001的玉牛头(图9),眼睛虽然还是臣字目,但眼睛的线条已经比较柔和了,不再是棱角分明的方折线。

其实,西周早期的玉雕和商代的玉雕区别不是很大,到西周中晚期,两代玉器之间的区别才逐渐明显。我国历史上,古人“以玉比德”,玉,涵盖着“仁、义、礼、智、信”的精神世界,“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由于牛和古代社会的农耕有密切关系,人们在对牛认知、喜爱的同时,赋予牛众多高贵的品质,也衍生出了许多与牛相关的故事。正因为此,我们才不难解释在虢国墓地出土玉牛的原因,这些虢国贵族陪葬玉牛不仅是为了装饰自己,更重要的是想以此来体现自己冰清玉洁、勤劳善良、坚毅不屈、执着进取而又温顺祥和的高贵品质。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