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腊八:中国人隆重而盛大的狂欢节
2021年1月20日,是农历腊月初八,就是今年的腊八节!在古代,腊八节是中国人隆重而盛大的狂欢节。当时被称为腊日祭,是一年中的“岁终大祭”,《独断》说:“腊者,岁终大祭。”《荆楚岁时记》说:“孔子所以预于腊宾,一岁之中盛于此节。”
腊八节源于古代的腊日祭
古代为何将一年中的农历十二月叫“腊月”?“腊”字又有何讲究?
“腊”在古代通“猎”和“蜡”,“猎”就是打猎,农历十二月万物皆枯、一望无际,正是打猎的好时候,而腊月就是驰骋打猎的月份。而“蜡”则是供奉祖先的香火,周代把年终祭祖和祭神灵就叫“蜡祭”,《礼记》就有“天子大蜡八”的记载。总之,腊八的“腊”字是古代年终盛大祭祀的产物,腊八节源于古代的腊日祭。腊八节在南北朝被确定为正式节日,被固定在腊八这一天,《荆楚岁时记》中有明确的记载。
腊八遇大寒,新年就到来
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一千多年来,腊八节之所以流传不衰,是因为它传递出了“年关”的强烈信号,预示着新的一年就要到来。
巧合的是,今年的腊八正逢大寒时节。“大寒”往往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我国民谚有“腊七腊八,冻死寒鸦”的说法。
放眼长安城乃至整个关中地区
腊八都是人们重视的传统节日
在腊八节这天
舌尖上的西安自然少不了
香气扑鼻的美味佳肴
西安人的腊八粥:“可盐可甜”
腊月八日,西安家家户户一定要吃“腊八粥”。吃“腊八粥”是为祈盼丰收,俗语说“腊八粥,吃不穷,吃了腊八有收成”。在这个“冻成冰团”的时日里,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不仅可以驱寒保暖,增加身体御寒能力,还能预防寒邪外感,调理肠胃,堪称延年益寿、保健养生的佳品。
腊八粥可以吃甜,也可以吃咸。在西安,甜味腊八粥用粳米、豆子(芸豆最好)、大枣、长生果、莲子等合煮,煮的时间越长、越稠越好,但火不能太大,腊八粥将熟时再加入白糖。
想吃咸味的也可放些肉丝、盐,煮成咸味腊八粥,旧时称为肉糜。旧时候的西安城里,肉糜不仅自己吃,还要拿出一些浇在果树根部,据说这样可以让树木来年结果累累。《咸宁县志》中记载:“腊八日,煮肉糜抛花木,俗谓不歇枝。”这实际指的是给果树上肥,因为“腊月一尽,树木萌发”,此时正是需要给植物施底肥的时候。
腊八粥伴侣:在西安当属“腊八菜”“腊八蒜”
腊八这一天,西安人还要吃腊八菜,也就是配着腊八粥所吃的菜,多是小菜、咸菜之类。
不得不提的是,平日里为了防止醋生白花变味,会在醋瓶里放几头大蒜。一年里任何时间给醋瓶里放蒜都无异常,只有到了腊八前后,被醋泡过的大蒜就会变成翠绿色,这被西安人俗称为“腊八蒜”。西安人喜食大蒜,腊八泡腊八蒜的习俗也沿袭至今。
腊八的西安特色:咥一碗地道“腊八面”
陕西人对面的热爱自然不用说,腊八这一天,关中地区还流行吃腊八面。腊八面以面和各种豆类(红豆为主)为原料,将面做成韭菜叶的宽度相等的面条备用;红豆提前泡一晚,腊八这天用来熬汤,待水开时转小火至红豆熟透,中火煮面。同时熟油将葱花爆香,面煮好后将葱花油泼入锅中,可以说是非常美味可口。
关中腊八习俗多:酿酒、送粥、焖饭、剃头
整个关中地区,腊八习俗都不尽相同。富平农家喜欢酿酒,名曰“腊脚”;乾县、礼泉一带,讲究这天给老人送粥,女儿家要请新女婿吃粥;凤翔一带是用黄米和八种豆子,加上油盐做成“腊八焖饭”;铜川的农村,流传着这天为幼男幼女剃头的习俗。
腊八、大寒养生正当时
“腊七腊八,冻掉下巴”,加上大寒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天冷更要注意养生。饮食宜温热柔软,不仅是口感温热,食物的性质也要温热,可以起到健脾、暖胃、补肾的作用。在起居方面仍要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做到早睡晚起。
俗话说“寒从脚起,冷从腿来”,人的腿脚一冷,全身皆冷。入睡前用热水泡泡脚,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睡眠质量。
天气虽冷,运动可不能少。可进行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体育锻炼。但一定要注意运动强度,不宜太过激烈。同时室外活动不可起得太早,等日出后为好。
长安城里的腊八习俗沿袭至今
其中既有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景
也有祈求丰收、迎接春节的美好寓意
今天,别忘了喝一碗腊八粥
感受一份大寒节气的富足与温暖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